全本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南天门计划 > 第353章 “金乌”体系扩展

第353章 “金乌”体系扩展(1 / 2)

月球轨道决战的胜利,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战略喘息期,但也暴露了现有防御体系的局限性——力量过于集中于地月空间。为了将胜利转化为持久的战略优势,构筑一道坚不可摧的太空防线,中国启动了“金乌”体系的大规模扩展计划。其目标,是将防御前沿从地月空间,大幅推进至太阳系内的关键战略要地,构建一个多层次、纵深、具备弹性恢复能力的太阳系内圈防御网络。

一、战略要地的争夺

扩展计划的核心,是抢占并巩固具有极高战略价值的拉格朗日点和小行星带关键节点。这些点是太空中的“天然堡垒”,物体在此能保持相对稳定的轨道,是部署预警、侦察、拦截平台的理想位置。

地月L1点(地球与月球之间):此处是监视地月空间交通、预警来自深空威胁的“前哨眼”。中国在此部署了“望舒”级大型早期预警与指挥平台。该平台装备有超大型相控阵雷达和深空光学望远镜阵列,如同一座悬浮在太空中的“长城烽火台”,可对来自日地拉格朗日点L1甚至更远方向的威胁提供早期预警。

地月L4\/L5点(地月轨道前方和后方60度):这两个稳定点是部署“祝融”级重型轨道防御炮台的理想位置。这些炮台装备有从“源晶”研究中获得加强的“烛龙”重型粒子炮和大量拦截导弹,火力覆盖范围极广,能与月球基地、“玄鸟号”机动舰队形成交叉火力,封锁通往地月空间的要道。

小行星带哨站: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选择了几颗较大的、轨道稳定的小行星,秘密改造其内部,建立了“盘古”级隐蔽监测哨站。这些哨站外表与普通小行星无异,内部却装有高灵敏度传感器和量子通讯中继设备,用于监视太阳系外侧空间的异常活动,防范美军可能从外太阳系发起的迂回攻击或其他未知威胁。

二、新一代平台的特点

此次部署的平台,相较于月球之战前的试验性平台,有了质的飞跃,深深烙上了战后技术进步的印记:

能源革命:平台核心均采用小型化“金乌之心”聚变堆,并部分集成了“源晶”能量波导技术,提供充沛且稳定的能源,支持大功率武器和传感器的长时间运行。

火力升级:主力武器系统全面换装或升级为“烛龙”定向能武器系统和“霹雳”系列超高速动能拦截弹,打击精度、射程和威力远超以往。具备对抗敌方大型舰船和饱和导弹攻击的能力。

智能与隐身:平台搭载了改进型“伏羲”战术AI,具备更高的自主作战和协同能力。同时,平台表面采用新一代“月桂合金”和等离子隐形涂层,雷达反射截面和红外信号特征极低,生存能力大增。

高度自动化:平台常驻人员极少,主要依靠机器人和AI维护,通过量子通讯由“玄鸟号”或地球指挥中心远程控制,降低人员风险和维护成本。

模块化与韧性: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受损后可通过更换模块快速修复,或由“天工”级工程船进行在轨拼接扩建,具备良好的成长性和抗损伤能力。

三、体系的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