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轨道决战的硝烟尚未散尽,另一场关乎未来战略优势的科技竞赛,在高度保密的实验室里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这场竞赛的核心,是来自火星的神秘外星矿物——“源晶”。中国科学家们正争分夺秒,试图破解其奥秘,并将其转化为决定性的技术优势。月球之战的惨烈损失,如同一声鞭策,极大地加速了这一进程。
一、来自火星的“钥匙”
“源晶”样本被存放在“昆仑”基地最深处的超净隔离实验室中。在多重能量场约束下,这块不起眼的、内部仿佛有液态光晕流淌的晶石,静静地悬浮着。它是在火星“天问”基地附近的特殊地质构造中发现的,其原子排列方式和能量传导特性完全违背了人类已知的物理规律。初步研究表明,它可能是一种天然的超导-拓扑绝缘体复合材料,且在特定能量场激发下,能表现出惊人的特性。
月球之战前,对“源晶”的研究尚处于基础理论探索阶段。但战争的消耗和美军展现出的技术实力,尤其是“宙斯之盾”的能量效率,让最高决策层下达了死命令:集中一切资源,尽快实现“源晶”的工程化应用突破。
二、能量武器的革命
在能量武器实验室,代号“羲和2.0”的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瓶颈:现有的“羲和”定向能系统,虽然强大,但能量转换效率仍有损耗,导致武器持续射击时间和威力存在上限,且散热问题严峻。
突破:研究人员尝试将微量的“源晶”粉末作为能量波导介质,嵌入新一代粒子加速器的聚焦环中。
效果:当高能粒子流通过“源晶”波导时,发生了不可思议的现象:粒子束的凝聚性和能量密度提升了近300%!能量散射损耗降至几乎可以忽略的水平。这意味着,同样能量输入下,新武器的射程、穿透力和射击持续时间将得到质的飞跃。更关键的是,“源晶”表现出近乎完美的能量-热量转化抑制特性,散热负荷大幅降低。
前景:搭载了“源晶”波导核心的下一代舰载粒子炮(暂命名“烛龙”炮),理论上可以实现在极远距离上,以极高效率持续输出毁灭性能量,足以在数轮齐射内瓦解现有任何型号的空天母舰护盾。小型化后,甚至可能装备于“影龙”战机。
三、推进技术的飞跃
在空间推进实验室,代号“金乌2.0”的项目同样成果惊人。
瓶颈:现有聚变推进器(如“金乌之心”)虽然强大,但喷流速度仍受工质(通常是氢或其同位素)比冲的限制,限制了星际航行的速度。
突破:团队将“源晶”制成特殊的场效应环,置于聚变反应室与喷口之间。当高温等离子体通过该环时,“源晶”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时空曲率场,对等离子体流进行了“二次压缩和加速”。
效果:喷射出的等离子体流速提升了50%以上,并且流束更加集中,意味着推进效率获得巨大提升。初步计算显示,搭载“源晶”推进模块的飞船,地火航行时间可能缩短三分之一,前往木星等外行星的周期也将大幅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