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方式:将在日地拉格朗日L1点新建的“逐日”巨型太空船坞进行模块化建造,利用月球资源和小行星带矿产,以减少从地球发射的成本。
三、“深空远征军”的组建
与飞船建造同步进行的,是“深空远征军”的组建。这并非易事,它要求成员不仅具备顶尖的专业技能,更要有极强的心理素质和奉献精神。
招募与筛选: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华人社群,招募宇航员、工程师、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医生、心理学家等各领域精英。筛选标准极其严苛,包括专业技能、身体素质、心理稳定性、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对长期隔离环境的耐受性。
训练基地:在青海无人区建立了模拟星际飞船环境的“红岸基地”,入选者将在此进行长达数年的封闭式训练,适应模拟的微重力、长期隔离、应对各种紧急情况。
文化使命:远征军还被赋予了一项文化使命——携带浓缩了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精华的数字档案馆,他们不仅是探索者,也是文明的信使。
四、国际反响与合作
“轩辕计划”的公布,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反响。钦佩、羡慕、警惕之情兼而有之。美国加速了其“百年星舰”计划的进程,欧盟也提出了类似的“欧罗巴方舟”概念。一场无声的恒星际探索竞赛悄然展开。
但同时,理性的声音也呼吁合作。经过多轮磋商,中国同意在部分非核心领域开展国际合作,例如接纳部分外国科学家作为项目顾问,在生命支持系统、深空通信等领域进行技术交流。毕竟,迈向星际是人类共同的事业。
五、奠基与启航
在“逐日”船坞的奠基仪式上,巨大的聚变焊接火花在太空中绽放,如同为这艘伟大航船的龙骨点燃了长明的星火。成千上万的工程师、科学家和工人们,开始在寂静的宇宙中,一砖一瓦地建造这艘承载着人类梦想的方舟。
“轩辕号”的建造,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预计需要至少二十年。但它的每一块装甲的焊接,每一根线缆的铺设,都标志着人类文明正从一个局限于母星的物种,向着星际文明的方向,迈出坚定而扎实的一步。
深空远征军的种子已经播下,旗舰的蓝图已经绘就。人类的视线,已经越过月球的环形山,越过火星的红色沙漠,牢牢锁定在了那片4.22光年之外、可能存在外星家园的星光之上。远征,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