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入了仓,大伙松了口气,可阿澈没歇着。他把赵勇、刘老栓、大柱几个人叫到家里,桌上摆着一张纸,上面画着村里的田地。“玉米收完了,接下来该种冬麦了。”阿澈指着纸上的田地,“咱得先把地翻了,施上肥,再选种子。老栓叔,你种了一辈子地,选种子的事就交给你了。”
刘老栓点头:“放心,我明天就去镇上的种子站看看,选那种抗冻、高产的麦种。”
赵勇接着说:“翻地的活我来安排,年轻汉子们都有力气,两天就能把地翻完。”
大柱挠了挠头:“那我干啥?”
阿澈笑了:“你带着几个人去拉肥料,镇上的肥料站有咱订的有机肥,得赶紧拉回来,翻地的时候好撒进去。”
第二天,赵勇带着汉子们扛着锄头、牵着牛下地了。牛拉着犁,在地里走得慢悠悠,犁过的土地翻起一层土,散发出泥土的味道。大柱则带着几个人,赶着两辆马车去镇上拉肥料。马车上装满了袋装的有机肥,回来的时候,每袋肥料都得两个人抬着往地里运。
刘老栓去了镇上的种子站,傍晚才回来,手里拎着两个布袋。“选好了,一种是冬麦1号,抗冻性好,另一种是高产3号,收的时候能多打不少粮。”他把布袋打开,里面的麦种颗粒饱满,泛着光泽。
阿澈抓了一把麦种,放在手里看了看:“这种子好,明天先试种一小块地,看看出芽率咋样。”
试种的地选在村东头,阿澈和刘老栓一起,把麦种撒在翻好的地里,又用土盖好,浇了点水。“等过几天出了芽,咱就按这个密度种。”刘老栓蹲在地里,用手扒了扒土,“要是天能下点雨就好了,省得浇水。”
也许是刘老栓的话应验了,过了三天,天上飘起了小雨。雨不大,淅淅沥沥的,刚好把地里的土浇透。阿澈站在门口,看着下雨的天,笑着说:“这雨下得及时,种冬麦正好。”
雨停的第二天,村里的人都下地种冬麦了。汉子们用犁把地分成垄,妇女们跟在后面撒麦种,老人们用耙子把土耙平,盖住麦种。小孩们也来帮忙,拿着小铲子,把没盖好土的麦种再埋上点土。
大柱撒麦种的时候,手劲没控制好,撒得太密了。刘老栓看见了,走过去教他:“撒的时候手要匀,每步撒三把,太密了麦子长不好,太稀了又浪费地。”大柱跟着学,撒了几垄,慢慢就熟练了。
种麦的活干了五天,村里的地全种上了冬麦。阿澈在地埂上走,看着刚种好的麦地,心里踏实了不少。“等麦子出了苗,咱再浇一遍水,明年就能有好收成了。”他对身边的赵勇说。
赵勇点头:“这大半年没闲着,从种玉米到收玉米,再到种冬麦,总算是告一段落了。”
“可不是嘛,”阿澈笑着,“不过等麦子出了苗,还得除草、施肥,有的忙呢。”
当天晚上,村里又热闹起来。家家户户都做了好吃的,有的炖了肉,有的蒸了馒头。大伙端着碗,坐在门口聊天,说着种麦的事,盼着明年麦子能丰收。小孩们吃完晚饭,在院里追着跑,笑声飘得老远。阿澈坐在自家门口,看着眼前的景象,觉得这大半年的辛苦都值了——粮食入了仓,冬麦种上了,村里的人都好好的,这就是最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