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童府拜帖(1 / 2)

国公府那扇朱红鎏金大门,在晨光中缓缓向内开启,厚重的木门与青石板地面摩擦出低沉的声响,似是终于卸下了多日的沉郁。

门楣上悬挂许久的“禁足”木牌被家丁小心摘下,木牌边缘因日晒雨淋泛出的陈旧痕迹,在晨光中格外扎眼。

暖融融的阳光穿透云层,在门前的青石板上铺开一片亮堂,将连日来盘踞在府门内外的阴翳一扫而空。

府内早已忙作一团。

几个身着青布短打的小厮扛着长柄扫帚,麻利地清扫着庭院角落里的落叶尘垢,竹扫帚划过青石板的“沙沙”声此起彼伏;

廊下的丫鬟们踩着小碎步,捧着崭新的红底金纹楹联,踮脚将旧联换下,鲜红的楹联衬着黛色的廊柱,瞬间添了几分鲜活气。

穿堂风掠过,连廊下悬挂的铜铃被吹得左右轻晃,“叮叮当当”的脆响漫过庭院,终于唤回了几分国公府往日的生机。

戚氏端坐在正厅的梨花木太师椅上,乌黑的发髻仅用一支碧玉簪绾起,眉宇间尚余一丝连日操劳的倦意。

她目光落在案前,看着贴身丫鬟云袖小心翼翼地将旧瓷瓶换下,捧着一尊缠枝莲纹青瓷瓶摆上桌,瓶中插着几枝新鲜的红梅,艳色喜人。

怀清与姜予棠侍立在侧,二人低声说着京中近日的动向,声音压得极轻,生怕扰了戚氏。

话音刚落,院外便传来管家周忠恭敬又带着几分急切的通传声:“夫人!姑奶奶带着姑爷和小少爷回府了!”

戚氏闻言,原本略带疲惫的眼眸骤然亮了起来,像是被注入了鲜活的光彩。

她连忙扶着云袖的手起身,裙摆随着动作轻轻扫过地面,语气里难掩欣喜:“快!快让他们进来!”

话音尚未落地,齐澜已牵着丈夫俞林华的手,快步穿过月洞门走进正厅。

身后的乳母稳稳抱着裹在锦缎襁褓中的小儿,紧随其后。

“祖母!母亲!”齐澜的声音隔着几步远便传了进来,带着长途赶路的微喘,更藏着难掩的急切与担忧。

她一进厅便快步上前,目光扫过戚氏,见她安好,才稍稍松了口气。

戚氏连忙上前,一把拉住齐澜的手,又看向俞林华,眼眶微微发热,声音带着几分哽咽:“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让你们担心了,府里没事了。”

几人正围着乳母怀中的小儿说着贴心话,周忠又捧着一叠烫金拜帖快步走进来,躬身将拜帖呈到戚氏面前:“夫人,阮府、姜府、颍阴侯府还有镇西将军府的拜帖都送来了。另外,几位致仕老大人的亲随也传话,说稍后会亲自登门探望。”

戚氏伸手接过拜帖,指尖轻轻拂过“阮府”“姜府”等烫金字样,眼底飞快地掠过一丝了然。

这些世家大族向来消息灵通,国公府“禁足”令一解,他们便立刻遣人前来,既是真心探望,更是借此时机表明立场,算是彻底站在了国公府这边。

姜予棠的目光扫过那叠精致的拜帖,嘴角勾起一抹浅淡却了然的笑意,声音清朗:“看来京中的风向,是彻底转过来了。”

齐澜随手接过一张拜帖,指尖捏着拜帖边缘,眉头微挑,语气里带着几分讥诮:“这些人消息倒真是快。先前府中被禁足时,门前冷清得能落雀,可没见这般热闹。”

戚氏将拜帖轻轻放在案上,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世态本就如此,不必介怀。眼下这些探望是真心实意,只是往后与各家的交往,倒也需仔细斟酌,不可全然托底。”说罢,她转头看向姜予棠与怀清,眼神中满是赞许,“此次府中能化险为夷,多亏了你们二人里外调度、费心周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这时,院外又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周忠捧着个朱红洒金的拜帖匣子再次进来,躬身禀道:“主子,童府派人送帖子来了。”

云袖连忙上前接过匣子,从中取出拜帖,双手呈到戚氏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