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烽烟骤起(1 / 2)

建安六年秋的第一缕晨光,被太行山脉的狼烟撕裂。易京的烽燧台上火光冲天,黑色的烟柱直插云霄,远远望去,像一柄刺向天际的黑矛。信使骑着快马,马腹的汗浸透了鞍鞯,沿途的驿站不断接力,将曹操誓师北征的消息,传遍黑山军控制的每一座城池。

“丞相有令!奉诏讨逆,诛袁尚、伐张恒,凡归降者免死,顽抗者屠城!”曹军的檄文被箭射在邺城城门上,朱红的“屠城”二字,看得守城士兵脸色煞白。审配穿着铠甲,在城墙上来回踱步,手里的马鞭抽得城砖“啪啪”响,却止不住士兵们的窃窃私语——有个小兵刚要往城下溜,就被他一刀砍翻,尸体滚到护城河里,溅起的水花带着血。

“慌什么!邺城城高池深,粮草还够撑三月!”审配的吼声在城墙上回荡,可他自己的手却在发抖——袁谭的旧部在城内蠢蠢欲动,城外曹操的大军已经开始搭营,旗帜连绵数十里,望不到头。

而黑山军的防线上,却是另一番景象。安民城的工坊里,李拙和墨衡正带着工匠们给霹雳车装轮轴,铁轴与木架摩擦的“吱呀”声里,混着士兵们搬箭簇的吆喝;渤海郡的南皮城,王屠让人在城外挖了三层壕沟,沟里插满尖木,城头架起二十架旋风炮,炮口对着东方,那里是夏侯渊来犯的方向。

易京征北将军府的灯火,亮了一整夜。张恒穿着玄色戎装,铠甲上的铜钉映着烛光,手里的马鞭指着河北地图,上面用红笔标着曹军的两路兵马:一路是曹操亲率的十万主力,已过黎阳;另一路是夏侯渊的三万偏师,刚到青州边界。

“袁尚那小子,守不住邺城。”张恒的声音很稳,目光扫过厅内的文武,“他跟袁谭打了半年,精锐折了七成,现在城里全是老弱,最多一月,邺城必破。”

“那咱们得救啊!”陈莽“啪”地拍案,震得案上的茶杯晃了晃,“曹操拿下邺城,下一步就该打咱们了!咱们现在发兵,还能跟袁尚前后夹击,拼一把!”

“拼?”张恒看向他,手指点在地图上的“野外”二字,“曹军有骑兵三万,咱们的骑兵还没练成型,离开城防打野战,不是让张合的铁骑砍人头?再说,袁尚那厮,上次咱们要借道,他都不肯,现在去救,他能信咱们?说不定还会以为咱们要夺他的城,在背后捅咱们一刀。”

徐衍攥着粮册,补充道:“主公说得对。咱们的粮只够支撑半年,要是分兵救邺城,南皮和安民的防线就空了。夏侯渊要是趁机攻破南皮,截断咱们的粮道,后果不堪设想。”

孔融也点头,手里的《孙子兵法》翻到“守势”那一页:“《孙子》云‘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咱们现在的优势是城防坚固、民心可用,只要守住西起太行、东至渤海的防线,消耗曹军的粮草和锐气,等他们师老兵疲,再找机会反击,才是上策。”

张恒点头,马鞭重重敲在地图上的安民城:“陈莽,你坐镇安民,总领西线。太行山麓的营垒,都是李拙加固过的,里面藏着绞车弩和霹雳车,你务必挡住曹操的偏师,不能让他们迂回包抄!”

“末将得令!”陈莽抱拳,声音如洪钟,他终于想通了,守住安民,就是守住自己的后路。

“王屠,你守南皮。”张恒转向王屠,“夏侯渊骁勇,但他只有三万人,你依托南皮的城墙和渤海的营垒,稳扎稳打,不用跟他拼胜负,只要拖住他,不让他跟曹操主力汇合,就是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