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十日之约(2 / 2)

第九日傍晚,夕阳像一团燃烧的血球,缓缓沉入地平线,将天空染成一片凄艳的血红。安民城的守军已经筋疲力尽,城头上一片死寂,只有偶尔传来的伤员呻吟声。张恒靠在城墙根上,闭着眼睛,浑身酸痛,他甚至能闻到自己身上的血腥味和汗臭味。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远处传来,打破了死寂。“是快马!”一名士兵突然喊道,语气里带着一丝颤抖。

所有人都猛地抬起头,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只见一匹快马冲破暮色,速度快得惊人,后面跟着几名袁绍游骑,箭矢不断从快马身边飞过。骑马的人伏在马背上,身上的衣服已经被鲜血浸透,分不清是自己的还是敌人的。

“是信使!”有人认出了那匹马,正是陈五出发时骑的那匹枣红马。

城头上的士兵们瞬间来了精神,纷纷弯弓搭箭,掩护信使进城。“放箭!掩护他!”张恒猛地站起身,声音都有些沙哑。

箭矢如雨般射向追兵,几名袁绍游骑应声倒地。枣红马奋力一跃,越过护城河,冲到城门下。守门的士兵急忙打开城门,信使几乎是从马背上摔下来的,他挣扎着爬起来,朝着城头的张恒喊道:“将军!成了!乌桓的物资到了易京!公孙续公子……公孙续公子带着三千骑兵,破了渤海郡两座城,烧了袁绍的粮草!”

这句话像是一道惊雷,在城头上炸开。

短暂的死寂之后,狂喜如同潮水般席卷了整个安民城。“援军到了!我们有救了!”一名士兵扔掉手中的武器,跪倒在地,放声痛哭;有人互相拥抱,嘶吼着,宣泄着多日来的恐惧与压抑;城头上的欢呼声震耳欲聋,连远处的袁绍军都能听到。

张恒紧绷的身体终于松弛下来,他靠在城墙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眼角不自觉地湿润了。数据面板上,士气条瞬间飙升到顶峰,红色警报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绿色的“援军抵达”提示。

而围城的文丑部队,很快也收到了后方遇袭的紧急军情。一名传令兵骑着快马,冲到文丑面前,递上一封急报。文丑展开一看,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猛地将急报扔在地上,长枪指着渤海郡的方向,怒吼道:“公孙瓒!竖子尔!”

他麾下的将领们面面相觑,都知道后方粮草被烧意味着什么。没有粮草,数十万大军根本无法长期围城。“将军,袁绍大人的指令来了,让我们后撤二十里,转为围困,先稳住后方!”另一名传令兵赶来禀报。

文丑咬着牙,看着近在咫尺的安民城,眼神里满是不甘。他能感觉到,城头上的黑山军士气正盛,此刻进攻已经毫无胜算。最终,他狠狠一挥手:“撤!”

第十日清晨,阳光刺破云层,洒在安民城的城墙上。文丑的大军开始有序后撤,旗帜飘扬,队列整齐,却透着一股狼狈。黑山军的士兵们站在城头上,静静地看着他们离去,没有追击,也没有欢呼,经历了十日的生死煎熬,他们已经耗尽了力气,只剩下劫后余生的虚脱。

铁山堡那边,颜良也收到了撤军的命令,带着大军缓缓退去。

黑山军,奇迹般地顶住了袁绍这波致命的全力一击。

然而,张恒站在城头,看着缓缓退去的袁绍大军,脸上却没有丝毫喜悦。他伸手抚摸着城墙上的弹痕,指尖能感受到砖石的粗糙与冰凉。乌桓的五千石粮食和那些皮毛牲畜,不是赠予,而是借贷,这笔巨债,以黑山军目前的境况,不知要多久才能还清。公孙瓒的援军,也并非出于道义,而是为了牵制袁绍,一旦袁绍的威胁解除,这份脆弱的合作随时可能破裂。

袁绍大军只是后撤,并非溃败,数十万兵力仍在附近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卷土重来。安民城和铁山堡的防御工事损毁严重,士兵伤亡过半,粮草虽有补充,但依旧紧张。

风再次吹过城头,带着一丝凉意。张恒的眼神变得凝重起来,他知道,这十日的煎熬只是暂时告一段落,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危机远未结束,只是换了一种形式,接下来的路,依然布满荆棘,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