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铁笼山对峙(1 / 2)

五丈原蜀军大营,士气如虹。

当晨曦再次照亮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时,蜀军并未满足于仅仅击退魏军的进攻。

在诸葛亮沉着有序的指挥下,蜀军各部如同精密的齿轮,开始高效运转。

“丞相有令!前军魏延部,即刻前出,占领五丈原以东铁笼山!抢占所有险要制高点,构筑营垒工事!”

“中军吴懿部,清扫南岸战场,收拢魏军遗弃辎重,修复加固五丈原主营防御!”

“后军张翼部,保障粮道畅通,接应陈仓方向可能之援军及物资!”

一道道命令从刚刚从病榻上起身不久的诸葛亮口中发出。

他依旧坐在肩舆之上,面色较之前红润了些许,但眉宇间仍带着大病初愈的倦色,只是那双眼睛,已然恢复了往日的深邃与睿智,羽扇轻摇间,透着掌控全局的从容。

魏延得令,兴奋异常。

昨日未能亲手斩杀魏帝,已让他憋了一股劲。

他立刻点齐本部精锐,如同出闸猛虎,迅速扑向五丈原东侧那片连绵的、形似囚笼的山峦——铁笼山。

铁笼山,山势虽不甚高,却极为陡峭,多悬崖峭壁,仅有的几条通道都异常狭窄险峻。

犹如五丈原伸向东北方向的一道天然触角,扼守着通往陈仓侧翼和渭水下游的部分通道。

占据此地,不仅能与五丈原主营形成掎角之势,相互支援,更能将蜀军的防御前沿向前推进十数里,进一步挤压魏军在渭水南岸的活动空间,威胁其北岸防线侧翼。

魏军昨日新败,士气低落,残留在铁笼山区域的少量警戒部队,见蜀军大举来攻,几乎未作像样抵抗,便仓皇弃守,逃回北岸。

蜀军兵不血刃,顺利占据了铁笼山所有关键隘口和制高点。

魏延亲自巡视山势,立刻指挥士卒伐木采石,依托天然地形,抢修营寨、箭楼、壕沟,将元戎连弩部署在视野最开阔的崖壁之上。

一面面“汉”字大旗和“魏”字将旗,很快便在铁笼山的峰峦间竖起,迎风招展,向对岸的魏军昭示着此地易主。

与此同时,渭水北岸,魏军大营则是一片惨淡压抑的景象。

败退回营的士卒惊魂未定,伤兵的哀嚎声此起彼伏,丢弃的兵器旗帜堆积如山。

中军御帐内,曹叡经过随军太医的紧急救治,箭矢已被取出,伤口也进行了包扎。

但失血和惊吓带来的虚弱,让他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昏睡或半昏睡状态,即便醒来,也是眼神空洞,不愿多言,显然尚未从昨日的恐怖经历中恢复过来。

军务,自然而然地,全部落在了刚刚“临危受命”、接管了全部指挥权的司马懿肩上。

他站在北原(与五丈原隔河相望的一处高地)临时搭建的望台上,面无表情地眺望着南岸。

那里,蜀军的旗帜正在铁笼山上不断竖起,如同在他心头钉下的一颗颗钉子。

他看到了蜀军井然有序的调动,看到了铁笼山上迅速立起的营垒轮廓,也看到了五丈原主营更加森严的防御。

“诸葛亮……动作好快。”

司马懿心中默念。他深知,经此一败,魏军短期内已无力再组织大规模的渡河进攻。

当务之急,是稳住阵脚,收拾残局,防止蜀军趁胜渡河追击,更要防备因皇帝重伤可能引发的内部动荡。

他转身,走下望台,对肃立待命的诸将下达了一连串冰冷而坚决的命令,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郭淮!”

“末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