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以头抢地,泣不成声:“谡……记得……谡辜负丞相厚恩,罪该万死!”
“记得?你既记得,为何不听王平苦谏,一意孤行,弃大道而守孤山?致令三军将士,饥渴困顿,死伤枕藉!更失我北伐咽喉要地,使我大军功败垂成,陇右得而复失!马谡啊马谡,你……你太让吾失望了!”
诸葛亮指着帐外败退回来的伤残士卒,语气悲愤至极。
马谡只是叩首,额上已是鲜血淋漓,无言以对。
任何辩解在血淋淋的现实和数万将士的牺牲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诸葛亮闭上双眼,深吸一口气,再睁开时,眼中已只剩下冰冷的决然。
他转身,面向帐内众将,沉声道:“马谡违抗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致有街亭之败,箕谷之疑(指赵云佯动部队也因主力败退而面临风险),罪责深重!若不明正军律,何以服众?何以克复中原?”
他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来人!将罪将马谡,推出辕门——斩首示众!传首三军,以儆效尤!”
“丞相!”蒋琬、费祎等人虽知马谡罪重,但念其才华与往日情分,仍想出言求情。
诸葛亮抬手阻止,脸上肌肉微微抽搐,显示出内心巨大的痛苦:“法度若废,何以治军?勿复多言!”
两名刀斧手上前,架起瘫软如泥的马谡。
临刑前,诸葛亮亲自走到马谡面前,执其手,望着这个自己曾寄予厚望的年轻人,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幼常……汝之家小,吾自养之,汝勿以为念。”
马谡闻言,更是泪如雨下,悔恨交加,被拖出帐外。
片刻之后,辕门外三声炮响,马谡人头落地。
诸葛亮背对着众人,肩膀微微耸动,无声悲泣。
斩马谡,如同斩断他一条臂膀,其心痛楚,难以言表。
随即,诸葛亮收拾心情,下令重赏力谏有功、死战不退的王平,因其在绝境中尚能保全部分兵力,并有效牵制了敌军,擢升为讨寇将军,进位亭侯。
陈到肃立一旁,全程沉默。
他亲眼目睹了马谡如何因骄傲自满、脱离实际而铸成大错,也见证了丞相为维护法度、稳定军心而忍痛割爱的决绝。
心中虽为马谡之死感到惋惜,更为数万将士的牺牲而悲痛,但一股更加坚定的信念在他心中升起——治军之道,恩威并施,然法度为先,纪律如山!
无论亲疏,无论才华,触犯军律,贻误战机者,必受严惩!
这血的教训,将深刻影响他未来统领大军、征战四方的准则。
街亭的烽火熄灭了,带着无尽的遗憾与悲怆。
第一次北伐,功败垂成。
但蜀汉的脊梁未断,核心犹存。
带着伤痛与反思,他们必须退回汉中,舔舐伤口,等待下一次亮剑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