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二年,春。
成都平原的春色,似乎比往年更加浓郁几分。
冰雪消融,锦江碧波荡漾,两岸桃李竞放,如云似霞。
田间地头,农人吆喝着耕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合着花香,沁人心脾。
经历了一年多的休养生息,战火的创伤正在这片被誉为“天府”的土地上缓缓愈合,一种积蓄已久、蓬勃待发的力量在空气中悄然涌动。
夷陵,这座曾经的血火战场,如今已彻底化为扼守峡江的钢铁雄关。
关墙在原有基础上加固加高,依山势蜿蜒,如同一条蛰伏的巨龙。
城头,“汉”字大旗与“关”字将旗在江风中猎猎作响。
江面上,隶属于关羽水军的艨艟斗舰往来巡弋,秩序井然。
对岸的吴军水寨,依旧旌旗林立,却再不见前些时日的蠢蠢欲动,唯有偶尔响起的操练号子,带着几分不甘与忌惮,被浩荡江风吹散。
汉中,定军山下。
连绵的军屯田畴已然返青,禾苗茁壮。
一座座新建的仓廪如同巨大的堡垒,里面堆满了去岁丰收的稻谷粟米。
魏延驻马高坡,眺望着这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冷峻的脸上难得地露出一丝满意。
充足的粮草,是支撑任何军事行动的血液。
而在秦岭的峪口关隘之间,蜀军斥候与魏军游骑的小规模交锋从未停止,如同两头巨兽在黑暗中互相试探着爪牙,但整体战线,维持着一种脆弱的平静。
成都南郊,白毦兵大营。
杀声震天,却并非混乱的嘶吼,而是一种带着金属质感的、整齐划一的呐喊。
数千白毦锐卒,身披锃亮的明光铠,手持制式环首刀,在军官嘹亮的口令下,进行着严苛的阵型变换与搏杀演练。
动作迅猛,配合默契,冲天的杀气几乎要凝结头顶的云气。
这支完全由陈到按照超越时代的理念打造的精锐,经过数年打磨,已真正成为一柄寒光四射、渴望着饮血的利刃。
而在大营一侧被单独划出的区域,气氛则截然不同。
这里更加肃静,却弥漫着一种更为致命的压抑感。
数百名身着轻便皮甲、眼神专注如鹰隼的士兵,正围绕着数十架以油布覆盖的“元戎连弩”进行操练。
他们不练习格斗,只专注于弩机的快速架设、瞄准、以及那令人心悸的连环击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