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画师惊劫 > 第172章 众安桥市集义旗

第172章 众安桥市集义旗(1 / 2)

钱塘江口,这个由残局棋谱推演而出的目标,如同暗夜中的灯塔,在江疏影心中灼灼燃烧。然而,如何抵达那片戒备森严的军事重地,成了一个棘手的难题。她身份敏感,腿伤未愈,皇城司的视线或许从未真正离开过她。

晏几道那番似是而非的点拨,更像是一种默许,或者说,一种冷眼旁观的考验。他不会提供直接的帮助,一切需要她自己设法。

就在江疏影苦苦思索对策之际,一个意外的消息,伴随着临安城内隐隐发酵的骚动,传到了这处僻静的宅邸。

老仆在送饭时,看似无意地提了一句:“姑娘近日若无事,最好莫要去众安桥那边。”

“众安桥?为何?”江疏影心中一动。众安桥是临安城内最繁华的市集之一,三教九流汇聚。

“听说……有些不稳当。”老仆言辞闪烁,低声道,“有些北面来的读书人,还有城里的闲汉,聚在那里,议论朝政,言语间……颇多悖逆。皇城司已经加派了人手,怕是要出事。”

众安桥……读书人……议论朝政……

这几个词组合在一起,让江疏影瞬间想到了一个人——晏几道!

在第五卷的纲目中,第十一章的标题正是《众安桥市集义旗》!难道,晏几道所谓的“去看看”,指的就是这里?他并非让她直接去江口,而是先来这众安桥?

这是一个机会!一个或许能让她接触到城外力量,甚至找到前往江口途径的机会!混乱,往往意味着秩序的缝隙。

她不再犹豫。仔细处理了腰间的伤口,用布条将伤腿紧紧束缚,换上了一身老仆提供的、相对不起眼的灰色棉袍,将头发简单束起,戴上挡风的兜帽。铜钥匙和桑皮纸被她妥善藏在贴身之处,那枚父亲留下的旧砚台,她也带在了身上。

午后的众安桥市集,果然与往常不同。虽然依旧人流如织,叫卖声不绝,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躁动不安的气息。巡街的兵丁明显增多,他们按着腰刀,眼神锐利地扫视着人群。一些小贩的吆喝声也显得有气无力,目光不时瞟向市集中央那片空地区域。

江疏影压低兜帽,混在人群中,缓缓向那片空地靠近。

只见空地中央,不知何时搭起了一个简陋的木台。台上,一名身着洗得发白的儒生袍、年约三旬的男子,正激昂地挥舞着手臂,向台下越聚越多的人群演讲。他面容清瘦,但双目炯炯有神,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却极具穿透力。

“……江北尽丧,江淮糜烂!百万生灵涂炭,朝廷却在做什么?求和!纳贡!称臣!试问,如此屈膝,能换来真正的太平吗?蒙古人狼子野心,岂是些许岁币所能填满?!”

台下的民众,有的是衣衫褴褛的流民,有的是面带忧色的市民,还有一些穿着长衫的学子,他们听着演讲,脸上露出愤慨、悲痛、迷茫交织的神情。有人低声附和,有人握紧了拳头。

“贾似道欺君误国,把持朝纲,闭塞言路!前线将士浴血奋战,他却在这临安城里,在葛岭的半闲堂中,斗蟋蟀,享清福!如此权奸,国怎能不亡?!”

提到贾似道,人群中的骚动更明显了。显然,这位权相的恶名,早已在民间流传。

“还有那些贪官污吏!”演讲者声音更高亢,“平日里盘剥百姓,战时望风而逃!他们掏空了大宋的根基,如今却想让我们这些升斗小民,去承受这亡国之痛!天理何在?!”

“说得好!”

“狗官该死!”

人群中被点燃了情绪,开始有人高声应和。

江疏影站在人群边缘,心脏也随之收紧。这些言论,句句诛心,将朝廷的遮羞布彻底撕开。她看到周围的皇城司暗探脸色变得极其难看,手已经按在了刀柄上,正在向中间挤来。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演讲者猛地从怀中抽出一面折叠好的布帛,奋力一抖!

一面粗糙的、用墨汁仓促书写的旗帜迎风展开,上面是两个触目惊心的大字——“抗元”!

“诸位乡亲!诸位同仁!”他高举义旗,声嘶力竭,“朝廷靠不住,我们靠自己!有血性的,随我出城去!去投奔浙东的义军,去钱塘江口,协助官兵守城!护我桑梓,卫我家园!绝不让胡虏铁蹄,践踏这西湖山水!”

“抗元!”

“出城去!”

“守住江口!”

人群彻底沸腾了!积压已久的恐慌、愤怒与绝望,在这一刻找到了宣泄的出口。无数人挥舞着手臂,响应着呼喊。场面开始失控。

“反了!反了!”为首的皇城司小头目脸色铁青,猛地拔出腰刀,“给我拿下这些乱党!格杀勿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