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卞山地陷记(1 / 2)

民国二十七年,江南卞山脚下的卞家村出了件蹊跷事。村里最懂老理儿的卞三爷发现,村后头那片老林子的鸟雀一连三天没了声响。这事儿搁在平时不算什么,可农历七月鸟雀归巢却不聒噪,静得让人心头发毛。

卞三爷拎着旱烟袋,蹲在村口大槐树下吧嗒吧嗒抽着,眉头拧成了疙瘩。他是村里辈分最高的老人,年轻时走过南闯过北,最后叶落归根回到卞家村,守着祖宗留下的几亩薄田过日子。村里人都知道他懂些风水堪舆的门道,谁家建房子选坟地都要请他掌掌眼。

“三爷,您说这是啥兆头?”村里保长卞福来凑过来问道。

卞三爷吐出一口烟圈,眯着眼望向远处云雾缭绕的卞山顶:“山不说话,鸟不叫,怕是地脉有变啊。”

这话说了没两天,村里采药的卞老五慌慌张张跑回来,说在卞山北坡采药时,一脚踩空差点掉进个突然出现的地缝里。那地缝深不见底,往外冒寒气,站在边上能听到里面隐约有哗啦啦的水声。

“莫不是要地动了?”村里人议论纷纷。

卞三爷摇摇头:“若是地动,牲畜早就焦躁不安了。咱们村的狗啊鸡啊,不都安生得很吗?”

说来也怪,就在地缝出现后的第七天夜里,村里来了个不速之客。

那是个五十上外的外乡人,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肩上挎着个包袱,手里提着盏灯笼,自称姓胡,是个游方郎中。那天晚上下着蒙蒙细雨,胡郎中敲响了卞三爷家的门,说是天色已晚,想在村里借宿一宿。

卞三爷本就是热心肠,见这人文质彬彬,谈吐不俗,便留他在家住了下来。二人围着火塘喝茶聊天,越聊越投机。胡郎中不仅精通医理,对风水地脉也颇有见解。

“不瞒三爷说,我一路走来,观卞山气象有异,山间隐隐有青黑之气升腾,怕是地脉有变啊。”胡郎中捧着茶碗,突然说道。

卞三爷心中一惊,便把地缝的事说了出来。

胡郎中听罢沉吟片刻,道:“明日可否带我去看看?”

第二天一早,卞三爷便领着胡郎中去北坡查看地缝。说来也怪,那胡郎中站在地缝前观察良久,又绕着山腰转了几圈,最后掐指一算,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三爷,实不相瞒,这卞山下原有一条暗河,如今不知何故改道,正在冲刷山体根基。不出七七四十九日,这北坡必有大片地陷。”

卞三爷闻言大惊:“此话当真?”

胡郎中指着地缝周围新出现的几处小塌陷:“这些便是征兆。若是大雨倾盆,恐怕坍塌更快。”

回到村里,卞三爷急忙找来保长和几位村老商议。大家将信将疑,毕竟一个外乡人的话,怎能轻易相信?再说要真是地陷,全村搬迁谈何容易?

胡郎中见众人不信,也不争辩,只是淡淡说道:“诸位若是不信,可在第七日夜里子时,派人到北坡守着,届时会有异象发生。”

到了第七天,几个胆大的后生提着灯笼去北坡守夜。子时一到,果然听到地下传来轰隆隆的响声,接着山坡上一块半亩见方的地块竟缓缓下沉了三尺有余,露出个黑漆漆的大洞,洞里隐约有流水声。

这下全村都炸开了锅,纷纷信了胡郎中的话。保长急忙召集村民商议对策,有人提议请道士做法,有人主张立即搬迁,七嘴八舌乱成一团。

胡郎中这时站了出来,朗声说道:“诸位乡亲不必惊慌,这地陷并非无法可解。卞山下原有一座古庙遗址,若能找到庙中镇水的石龟,或许能稳住地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