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稿寄走的那天,林晚星特意去了一趟邮局。她看着工作人员把厚厚的书稿包装好,贴上邮票,心里既紧张又期待。走出邮局时,秋风拂过脸颊,带着桂花的香气和丰收的味道——路边的稻田金黄一片,果园里的苹果挂满枝头,就像她此刻的心情,满是沉甸甸的喜悦。
她给江哲发了一张书稿的照片,配文:“书稿寄走了,就像把23个女孩的梦想寄向了更远的地方。”江哲很快回复:“不止23个,这本书会让更多女孩看到梦想的可能,会让更多人加入我们,这才是最珍贵的‘丰收’。”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晚星开始整理星光基金成立五年来的资料——从第一笔资助款,到现在覆盖12个省份的“师范生定向培养计划”;从最初的3名志愿者,到如今超过500人的志愿者团队;从只有几所乡村学校的合作,到现在与20所学校建立长期帮扶关系。每一份资料,都是星光基金成长的见证,也是无数人用爱编织的温暖故事。
江念熙在大学里,发起了“星光图书角”捐赠活动,联合“校园性别友好联盟”的18所学校,为乡村学校筹集了3000多本图书,其中大部分是适合女孩阅读的“女性成长”“职业启蒙”类书籍。她还组织联盟成员,在每本书的扉页上写下鼓励的话,有的画了可爱的漫画,有的抄录了励志的句子。
“姐,你看这些书,都是同学们自愿捐的,还有人特意买了新的《居里夫人传》《樊锦诗传》,说想让乡村女孩知道,女性也能在不同领域发光。”念熙在视频里跟江念初分享,身后是堆满图书的社团活动室,“等下个月图书寄到乡村学校,我就跟妈妈一起去,帮孩子们把图书角布置好,再给她们讲书里的故事。”
江逸晨则忙着把“星光裙”的设计图变成实物。他联系了之前合作的环保面料厂,选用柔软又耐磨的有机棉,还邀请工作室的伙伴一起,在裙摆上绣星星图案——每个星星都不一样,有的带着书本图案,有的藏着小树苗,象征着女孩们不同的梦想。
“等《星光下的女孩》出版,我就把这些裙子寄给书中的女孩,让她们穿上新裙子,拍一张最美的照片,放在书的再版里。”逸晨拿着刚绣好的“星光裙”样品,在视频里展示给家人看,“我还想在裙子的内侧绣上每个女孩的名字,让她们知道,这是为她们量身定做的,就像她们的梦想一样,独一无二。”
三个月后,《星光下的女孩》正式出版。首发式当天,星光基金邀请了书中的5位女孩来到现场,其中就有刚上师范学院的小娟。当小娟看到书里自己的故事,读到江念熙和江逸晨的寄语时,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谢谢林老师,谢谢念熙姐姐、逸晨哥哥,我现在终于相信,只要坚持,梦想真的能实现。等我毕业,一定回村里教更多女孩读书,把这份星光传递下去。”
首发式结束后,《星光下的女孩》很快登上了畅销书排行榜,媒体纷纷报道星光基金的故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乡村女孩的教育。有企业主动联系林晚星,想资助“星光裙”的批量生产;有高校邀请江念熙和江逸晨去做讲座,分享他们的成长与感悟;还有更多的大学生,申请成为星光基金的志愿者,想去乡村学校支教,为女孩们带去知识与温暖。
江哲和林晚星带着儿女,一起去乡村学校参加“星光图书角”的揭牌仪式。看着孩子们抱着新书开心的样子,听着女孩们说“以后也要考大学,写自己的故事”,江哲忍不住对身边的儿女说:“你们看,这就是成长的力量——你们用自己的行动,点亮了更多女孩的梦想,也让自己的大学生活,结出了最珍贵的果实。”
江念熙看着身边正在给女孩们讲书的妈妈,看着在一旁帮孩子们试穿“星光裙”的哥哥,心里满是温暖。她想起自己刚上大学时,还不知道未来要做什么,如今却清晰地知道,自己想一直做“星光的传递者”,去更多乡村学校,教更多女孩认识平等、追求梦想。
江逸晨则看着穿着“星光裙”的女孩们,在阳光下奔跑、欢笑,突然明白,设计不只是图纸上的线条,更是能温暖人心的力量。他想继续做“有温度的设计”,为特殊群体、为乡村女孩,设计更多包容、舒适的衣服,让每个人都能自信地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
秋风再次拂过,稻田里的稻穗轻轻摇晃,像是在为这份温暖的成长鼓掌。林晚星拿出手机,拍下眼前的画面——孩子们捧着新书的笑脸,女孩们穿着“星光裙”的身影,念熙和逸晨忙碌的样子,还有江哲站在一旁欣慰的笑容。她把照片发到家庭群里,配文:“书页里的星光,终会照亮现实;我们播下的种子,终会长成参天大树。”
屏幕里,一家人的消息很快跳出来:
“以后我们每年都来这里,看看孩子们的成长。”——江哲
“我要把更多乡村女孩的故事,写进下一本书里。”——林晚星
“我会组织更多高校,为乡村学校捐更多书。”——江念熙
“我要设计更多‘星光系列’的衣服,让每个女孩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服饰。”——江逸晨
夕阳把一家人的身影拉得很长,落在乡村学校的操场上,落在“星光图书角”的门牌上,也落在每个女孩的心里。他们知道,书页里的星光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温暖的故事要写,还有更多梦想的种子要播撒——而他们,会一直在一起,用爱与坚持,让更多星光,照亮更多女孩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