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掌心的刺 > 第348章 书页里的星光

第348章 书页里的星光(1 / 2)

初秋的阳光透过“星光基金”办公室的百叶窗,在林晚星手中的书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星光下的女孩》四个字的书名旁,用淡金色印着一行小字——“记录23个乡村女孩在星光下的成长与蜕变”,书页间夹着的便签纸上,密密麻麻写着修改建议,有的标注着“补充小娟第一次站在讲台的细节”,有的圈出“阿雅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对话”,每一条都藏着她对这些女孩的珍视。

“林老师,出版社的王编辑刚打电话,说最后一批书稿下周三就要定稿,让咱们尽快把‘大学生寄语’部分补充进去,还特意提到,希望能让念熙和逸晨来写——他们觉得,同龄人的鼓励,对乡村女孩来说更有感染力。”基金助理小陈抱着一摞读者来信走进来,信里大多是被星光基金故事打动的普通人,有人想资助女孩上学,有人想捐赠书籍,还有人主动申请成为志愿者。

林晚星指尖轻轻划过书稿中“小娟的故事”章节,想起去年在贵州乡村中学见到小娟的场景——女孩抱着旧课本,眼神坚定地说“我想考师范,回村里教更多女孩读书”,如今小娟已经顺利考上当地的师范学院,成为星光基金资助的第一个“师范生定向培养”对象。

“我这就给念熙和逸晨打电话,让他们这周把寄语写好发过来。”林晚星拿起手机,翻到儿女的联系方式,嘴角不自觉地扬起笑意。她仿佛已经能想象到,念熙会用温暖又充满力量的文字,鼓励女孩们坚持学业;逸晨则会从设计的角度,传递“包容与自信”的理念——这两个孩子,如今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延续着星光基金的温暖。

江念熙收到妈妈的消息时,正在大学图书馆整理“校园性别友好联盟”的案例库。她放下手里的资料,拿出笔记本,笔尖在纸上轻轻转动,脑海里浮现出支教时遇到的那些乡村女孩:扎着羊角辫的晓晓,总喜欢在课后追着她问“大学真的有图书馆吗”;内向的莉莉,偷偷把画满星星的纸条塞给她,说“想成为像姐姐一样的人”。

“每个女孩都能靠知识改变命运,我在大学等你们。”念熙写下第一句话,又想起自己刚上大学时的迷茫,特意补充道,“大学不是终点,而是让你看到更多可能的起点——你可以参加喜欢的社团,学习感兴趣的专业,甚至去更远的地方支教,只要你敢想、敢做,就没有什么能拦住你。”

她还在寄语末尾画了一个小小的星光图案,旁边写着“要是你们有机会来我的大学,我带你们去看图书馆的星空顶,去吃食堂最香的番茄炒蛋,去逛我们社团的‘平等主题展’”,用具体又鲜活的细节,为女孩们勾勒出大学的美好模样。

江逸晨接到妈妈的电话时,正在工作室调试特殊教育学校校服的样品。他放下手里的针线,从抽屉里拿出专门用来写设计理念的笔记本,笔尖落下时,最先想到的是之前为乡村女孩设计的“公益运动服”——用耐磨的面料,做了方便活动的版型,还在袖口绣了小小的花朵图案,当时有个女孩拿到衣服后,兴奋地说“这是我第一件有花纹的运动服”。

“希望未来的你们,能穿到更包容、更舒适的衣服,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逸晨写下这句话,又忍不住补充设计背后的心意,“衣服不该有‘女孩该穿什么’的限制,你可以喜欢粉色的运动服,也可以穿宽松的工装裤;可以留长发,也可以剪短发——真正的美,是你敢于做自己,而不是被别人的眼光定义。”

他还特意在寄语旁画了一张简易的设计图:一件没有性别标签的连衣裙,裙摆上绣着星星和书本的图案,旁边标注着“这是我为你们设计的‘星光裙’,等你们考上大学,我亲手做给你们穿”。

周末,念熙和逸晨分别把写好的寄语发给林晚星。林晚星看着屏幕里的文字,眼眶突然有些发热——念熙的寄语里满是同龄人的真诚与鼓励,逸晨的文字则藏着设计师的细腻与温暖,这两份寄语,就像两颗小小的星光,能照亮乡村女孩前行的路。

她把寄语仔细排版到书稿里,特意在旁边配上念熙支教时和女孩们的合影,以及逸晨设计的“星光裙”草图。当她把补充好的书稿发给出版社时,王编辑很快回复:“这两份寄语太动人了!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好,相信一定会让更多乡村女孩感受到力量。”

书稿寄走的前一天晚上,林晚星提议开一次家庭视频通话,让全家人一起“云见证”这个特别的时刻。江哲刚结束学校的晚自习,坐在办公室里,身后的书架上还摆着他编写的《性别平等教育教材》;江念初正在剪辑新一期的B站视频,电脑屏幕上是“校园性别友好联盟”辩论赛的精彩片段;江念熙和江逸晨则分别在大学宿舍和工作室,手里都拿着刚打印出来的寄语。

“时间过得真快,还记得念熙刚上大学时,第一次组织社团活动紧张得睡不着觉,现在都能写出这么温暖的寄语了;逸晨以前总被亲戚说‘男生学设计没出息’,现在不仅能为特殊群体做设计,还能用设计鼓励别人。”林晚星看着屏幕里的儿女,语气里满是骄傲。

江哲笑着点头,目光落在念熙身上:“上次你说‘校园性别友好联盟’又新增了5所学校,还牵头搞了‘跨校家庭平等调研’,这些事比任何成绩都更有意义——你让更多同龄人明白,平等不是口号,是能落地的行动。”

“哥,你设计的特殊教育学校校服,李老师还跟我夸呢,说孩子们现在每天都盼着穿新校服,有的孩子还特意把校服叠得整整齐齐放在枕头边。”念熙看向逸晨,眼里满是崇拜,“等我支教结束,咱们一起去乡村学校,你给孩子们设计校服,我给他们上平等课,好不好?”

逸晨立刻点头:“好啊!我还想为乡村学校设计‘多功能教室桌椅’,既能当课桌,又能当画板,让孩子们有更多发挥创造力的空间。对了,妈,《星光下的女孩》出版后,能不能给每个资助的女孩送一本?我想在书里夹一张设计手稿,告诉她们,未来还有很多美好在等着她们。”

江念初也跟着说:“我可以把书中女孩的故事做成短视频,发布到B站上,让更多人关注乡村女孩的教育,说不定能吸引更多人加入星光基金的志愿者团队。”

视频通话里,一家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未来的计划,笑声透过屏幕传过来,格外温暖。江哲看着屏幕里神采奕奕的儿女,突然感慨道:“你们在大学里的成长,比这本书更动人。念熙从害羞的小姑娘,变成能组织联盟、去支教的‘平等倡导者’;逸晨从被质疑的‘设计爱好者’,变成能为特殊群体发声的设计师——你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成长’不只是年龄的增长,更是责任与担当的蜕变。”

林晚星忍不住擦了擦眼角的泪水,轻声说:“还记得刚成立星光基金时,我只是想帮几个女孩上学,没想到现在,不仅有了这本书,还有你们三个孩子一起参与进来,用不同的方式传递温暖。这大概就是‘星光’的意义吧——一颗星点亮另一颗星,最后汇聚成一片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