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祖龙诏曰:少年祭(1 / 2)

晨钟撞响,九声悠长,沉甸甸地穿透了咸阳宫层层叠叠的殿宇楼阁。

那钟声仿佛敲在每一位官员的心头。

麒麟殿内,文武百官分列丹陛两侧,袍服俨然,垂首静立。

今日大朝会的气氛,远比往日更加凝重,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

许多嗅觉敏锐的官员已然察觉到,将有影响国策走向的大事在此发生。

端坐于九龙鎏金宝座之上的嬴政,目光如炬,缓缓扫过殿下噤若寒蝉的群臣。

他仅仅是坐在那里,无形的威压便已笼罩整个大殿。

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先行处理繁杂政务,而是开门见山,洪亮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响彻殿堂。

“朕,承天命,扫六合,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每一个字都带着千钧之力。

他微微停顿,目光似无意般扫过队列中那个小小的身影。

“然,武力可平疆土,难服人心;律法可定秩序,难启民智。”

这句话让许多老臣心头一跳。

“东郡异象,天示文运昌隆,朕意已决,重建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四字一出,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

殿内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哗然!

那可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圣地,它的重建意味着什么,在场无人不晓。

思想领域,恐怕要变天了!

嬴政对下方的骚动视若无睹,继续宣告,声音斩钉截铁。

“学宫旨在汇聚百家贤才,论道议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文辅政,以教化民,定我大秦万世之文基!”

他目光陡然锐利,如同实质般锁定在嬴昭身上。

“九皇子嬴昭,平定南疆,收服百越,开疆拓土,功在社稷,更兼天资聪颖,勇于任事。”

“朕特旨,授嬴昭稷下学宫祭酒之职,总领学宫重建及日后百家事宜!”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陛下!臣反对!”

一个苍老而激动的声音猛地响起,打破了短暂的死寂。

博士宫首席,大儒淳于越踉跄出列,须发皆张。

他朝着嬴政深深一躬,随即颤抖着手指向嬴昭,痛心疾首。

“陛下!稷下学宫,乃文脉所系,祭酒之位,非德高望重、学贯百家之大贤不能担当!”

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尖锐。

“九皇子年仅六岁,纵然于武事略有建树,然于文道一途,见识几何?经典通读几卷?”

他几乎是捶胸顿足。

“岂可担此重任?此非儿戏乎!”

“若让一稚子统领天下贤士,岂非令天下人耻笑我大秦无人,令百家贤才寒心?”

他最后几乎是用尽力气喊出。

“臣恐学宫未建,而天下谤议先至矣!”

他一番话,引经据典,掷地有声。

顿时引得不少儒生和保守派官员纷纷点头附和,低语之声渐起。

质疑与反对的声浪眼看就要形成气候,所有的矛头都聚焦于嬴昭“年幼德薄”这一点上。

【叮!检测到宿主身处朝堂漩涡中心,面临重大质疑与挑战,符合特殊签到条件!】

【签到成功!奖励:舌战群儒(初级)!】

一股清流瞬间涌入嬴昭心田。

他感觉头脑无比清明,思维敏捷如电,对方言辞中的逻辑漏洞、情感偏向乃至潜藏的意图,都变得清晰可辨。

他原本就沉稳的心态,此刻更是古井无波。

在所有人或担忧、或审视、或幸灾乐祸的注视下,嬴昭缓缓出列,迈着小而稳的步伐,来到御阶之前。

他没有去看气急败坏的淳于越,而是先对高踞宝座的嬴政恭敬行礼。

然后,他才转过身,面向黑压压的群臣。

那小小的身躯里,竟散发出不逊于任何朝堂老臣的沉稳气度,令不少人为之一怔。

“淳于博士。”嬴昭开口,声音清越,带着一丝孩童特有的稚嫩,却无比清晰地传遍大殿的每个角落。

“孤,确实年幼。”

他竟坦然承认了这一点。

这让正准备继续慷慨陈词的淳于越等人不由得一愣。

“然,”嬴昭话锋陡然一转,目光平静却带着锐意,直刺淳于越,“博士可知,孤于南疆百越之地,面对瘴疠横行、部落纷争、乃至天外邪物侵蚀之时,靠的可是年龄?”

他微微抬高音量。

“靠的可是熟读经典?”

他不等淳于越回答,步步紧逼,言辞如刀。

“孤献土豆,解万民饥馑,活人无数,此功,可能抵得上一部《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