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盛世奠基(1 / 2)

宇文铭伏诛后的次年春,大胤王朝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盛世气象。皇城朱雀大街上商铺林立,车水马龙,来自五湖四海的商队络绎不绝;江南水乡烟雨朦胧,百姓们耕田织布,笑语盈盈;北地边关将士们严阵以待,边境安宁,再也不见往日的战火纷飞。这一切的繁荣与安宁,都离不开林微多年来的苦心经营与大刀阔斧的改革。

紫宸殿内,林微身着明黄龙袍,案头摆放着各地呈上来的奏折,全是关于农桑丰收、商业繁荣、百姓安居的喜讯。她翻阅着奏折,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一抹浅笑。这盛世,是她用无数心血换来的,是她打破陈规陋习、顶住重重压力才铸就的。

“陛下,户部呈上今年的国库收支账目,您过目。”苏瑾走进殿内,递上一本厚厚的账册,语气中带着难掩的喜悦,“今年国库收入较去年增长三成,其中农桑税收增长最为显着,这都得益于张砚状元推行的新粮种和水利政策。另外,商业税收也大幅增长,各地商铺数量较去年增加了近五成,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

林微接过账册,仔细翻阅着。账册上的每一个数字都清晰明了,每一项收支都记录得详细准确。她点点头,说道:“很好。苏瑾,传朕旨意,将今年国库盈余的三成用于兴修水利和建设学堂,另外七成存入国库,以备不时之需。同时,命各地官府继续推行农桑政策,鼓励百姓开垦荒地,推广新粮种,确保明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属下领命!”苏瑾躬身应道,心中暗叹。这位女帝不仅有远见卓识,更懂得体恤百姓。她推行的各项政策,无一不是为了天下百姓,无一不是为了王朝的长远发展。

就在这时,宇文擎身着铠甲,风尘仆仆地走进殿内。他刚从北地边关回来,脸上还带着一丝疲惫,却难掩眼中的光彩。“林微,我回来了。”

林微看到宇文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连忙起身迎上前:“宇文擎,你回来了?一路辛苦。边关情况如何?”

“一切安好。”宇文擎轻轻握住她的手,语气温柔,“北狄残部经过上次的打击,已经彻底失去了战斗力,再也不敢侵犯我朝边境。如今边境安宁,百姓们安居乐业,将士们也都精神饱满。”

林微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边关是王朝的屏障,只有边关稳固,王朝才能长治久安。“太好了。宇文擎,你立下了大功,朕要好好奖赏你。”

宇文擎笑了笑,说道:“我不需要什么奖赏,只要你安好,只要王朝稳定,我就心满意足了。”他顿了顿,又说道,“林微,如今王朝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你也该考虑登基为帝了。只有你正式登基,才能名正言顺地统治天下,才能让天下百姓更加信服。”

林微心中一动。登基为帝,是她多年来的目标,也是她推行各项改革的最终归宿。如今,王朝稳定,百姓支持,正是登基的最佳时机。她点点头,说道:“你说得对。朕也有此意。苏瑾,传朕旨意,命礼部即刻筹备登基大典,选定良辰吉日,昭告天下。”

“属下领命!”苏瑾躬身应道,心中充满了激动。他知道,女帝登基,必将开启大胤王朝的新篇章,必将带来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登基大典的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礼部官员们查阅典籍,制定礼仪流程;工匠们加班加点,修缮宫殿,制作登基所需的各种器物;各地官府也纷纷张贴告示,告知百姓女帝登基的喜讯,百姓们无不欢呼雀跃,纷纷准备前往皇城观看登基大典。

然而,就在登基大典筹备期间,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前朝遗老、原礼部尚书周显突然联合几位保守派大臣,上书反对林微登基。他们在奏折中写道:“女子称帝,违背天道纲常,恐引发上天震怒,祸国殃民。恳请陛下收回成命,另立宗室子弟为帝,以正王朝纲常。”

奏折递上后,朝野震动。虽然大多数官员都支持林微登基,但周显等人毕竟是前朝元老,德高望重,他们的反对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少不明真相的百姓也被他们蛊惑,对林微登基产生了怀疑。

紫宸殿内,林微看着周显等人的奏折,脸色平静。她早已料到会有人反对她登基,毕竟,女子称帝在这个时代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周显等人,还是不死心啊。”她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

“陛下,周显等人冥顽不灵,竟然敢反对您登基。属下建议,将他们革职查办,以儆效尤。”苏瑾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愤怒。

林微摇摇头,说道:“不可。周显等人虽反对朕登基,但他们并非奸佞之辈,只是思想保守,一时难以接受女子称帝的事实。若将他们革职查办,反而会让其他官员心生畏惧,也会让百姓觉得朕心胸狭隘。”

她顿了顿,沉思片刻,缓缓开口:“苏瑾,传朕旨意,召见周显等人入宫,朕要亲自与他们谈谈。同时,命人在各地张贴告示,详细说明朕登基的原因和意义,澄清百姓心中的疑虑。另外,让张砚、沈清晏等新科进士在各地发表演讲,讲述朕推行的各项改革成果,让百姓明白,女子同样能治理好天下。”

“属下领命!”苏瑾躬身应道。

次日,周显等人应召入宫。他们身着朝服,神色凝重地走进紫宸殿,跪在殿前:“臣周显,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林微看着他们,缓缓开口:“平身。周爱卿,你们上书反对朕登基,朕知道你们是为了王朝着想。但朕想问你们,何为天道纲常?何为治国之道?”

周显站起身,神色坚定地说道:“陛下,自古以来,帝王皆为男子,女子称帝,违背了天道纲常,也违背了祖宗之法。治国之道,在于遵循祖制,在于维护王朝纲常,若打破祖制,恐引发社会动荡,祸国殃民。”

林微点点头,说道:“周爱卿所言,并非全无道理。但祖制并非一成不变,祖宗之法也并非万能。太祖皇帝当年平定天下,便是打破了诸多陈规陋习,才开创了大胤王朝的盛世。如今,朕推行的各项改革,打破了世家垄断,让寒门子弟有了出头之日;允许女子参与科举,让女子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兴修水利,推广新粮种,让百姓安居乐业。这些改革,哪一项不是为了天下百姓?哪一项不是为了王朝的长远发展?”

她顿了顿,目光锐利地扫过周显等人:“朕认为,治国之道,不在于男女之分,而在于是否能为百姓谋福祉,是否能让王朝长治久安。朕推行的各项改革,已经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王朝繁荣昌盛,这便是最好的证明。难道你们认为,仅凭男子身份,就能治理好天下吗?难道你们愿意看到王朝回到过去那种世家垄断、百姓疾苦的日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