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楂酸梅汤试验的成功,如同在昏暗的甬道里点亮了一盏小灯,为林家兄妹指明了一个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的方向。
那红亮酸甜的汤汁,不仅滋润了孩子们渴求美味的味蕾,更在林向阳心中勾勒出一幅小小的商业蓝图。
然而,兴奋之余,冰冷的现实很快便拍马赶到。
“大哥,”晓梅捧着家里那个越来越轻的“家庭基金”小木盒,小脸皱成了包子。
“就算用野山楂代替了糖精,乌梅和甘草还是要钱的。张麻子虽然能弄来便宜的次货,但也要用东西换。还有熬汤用的柴火……最重要的是,咱们用什么装汤去卖?”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总不能让人端着碗来自家锅里舀。
需要容器。
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玻璃瓶是贵重物品,陶瓷罐成本高且易碎,哪怕是最简陋的土陶碗,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林向阳闻言,也陷入了沉思。
成本控制是这门小生意能否成功的关键。
任何一个环节的费用超标,都可能让本就微薄的利润消失殆尽,甚至亏本。
他的目光在屋里逡巡,希望能找到什么灵感。
【能量:0.91\/10】------他没有动用能量,而是再次习惯性地连接虚拟图书馆,搜索低成本包装解决方案的信息流。
海量的信息掠过,从现代塑料杯到古代荷叶包装……忽然,一条极其微小的、带有强烈时代印记的信息引起了他的注意。
【……冰棍棍的回收与再利用……五十年代初期,部分冷饮摊点为节约成本,曾有回收洗净冰棍棍再次使用的做法……需注意沸水煮烫消毒……】
冰棍棍!
林向阳的眼睛猛地亮了!
对啊!怎么把这个忘了!
北方的夏天,最受欢迎的廉价冷饮就是冰棍。
无论是走街串巷的推车,还是合作社门口的摊点,每天都会消耗掉大量的冰棍。
吃完冰棍后,那根细细的小木棍,绝大多数人都随手扔掉了。
但这在林向阳眼里,却是潜在的、几乎是零成本的“包装”材料!
他的酸梅汤,完全可以不用碗!借鉴西式冷饮的思路,做成“棒冰”的形式显然不现实,但可以做成“冰棍”的液态亲戚——用一个小纸杯或小竹筒盛装,插上一根冰棍棍作为“搅拌棒”兼“手握件”,不就能让人端着走了吗?
而冰棍棍,完全可以去捡那些被丢弃的!
“我们有办法了!”林向阳猛地一拍大腿,把弟妹们吓了一跳。
“大哥,什么办法?”卫国凑过来,一脸好奇。
“我们去捡冰棍棍!”林向阳语气兴奋,“就是别人吃完冰棍扔掉的小木棍!洗干净,煮一煮消毒,就能拿来给咱们的酸梅汤用!”
“啊?捡……捡别人扔掉的?”卫国张大了嘴,脸上露出一丝嫌弃和不解。
晓雨也眨巴着眼睛,似乎觉得有点“丢人”。
只有晓梅,眼睛瞬间闪烁起精明的光芒,她几乎立刻抓住了关键:“大哥的意思是,这东西没人要,咱们几乎不花钱,就能解决‘家伙事’的问题?”
“对!晓梅说到点子上了!”
林向阳赞许地看了一眼大妹,“咱们不是白用,是变废为宝!这能省下一大笔钱!”
他进一步解释了自己的构想:熬好的酸梅汤可以放在一个大桶里保温,有人买的时候,就用一个固定的、可重复使用的小竹筒(这个可以找赵大爷帮忙做几个)量取,倒入一个厚纸折成的简易小杯里(纸可以找刘海中大爷淘换些废纸边),然后插上一根清洗消毒过的冰棍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