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杜海波升任连队指导员,此时他已符合部队家属随军条件,可以带家属随军居住。
他把这个消息写信告诉张钰,希望她能考虑去部队跟他一起生活。
张钰回信说自己去部队的话,现在的工作怎么办?总不能为了去部队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就把工作丢了吧。
杜海波一向尊重妻子的想法,况且她说的也有道理,只好放弃了这个念头,之后没再提让她随军的事。
刚结婚那几年,张钰确实很向往随军,想跟杜海波一起生活。
可现在不一样了。她和高彬虽然不能光明正大地在一起,但也时常像一家三口那样生活。
另外,这一年,高彬的父亲得到平反,父母都已回了京城。
他的父母不仅恢复了原来的官职,国家还给予他们诸多补偿;高彬也从原来的临时工转为正式职工,调到了办公室工作。
所以,张钰这时已经动了想跟杜海波离婚的心思。
杜海波从张钰的回信里,也察觉到两人的感情出现了问题。之后每年,他都会想办法请假回京城看望妻子和儿子。
可每次回家,张钰见到他就大吵大闹,“离婚”两个字总挂在嘴边。
杜海波一直试图理解张钰这些年的不易,可他热爱部队,在部队生活了十几年,让他退伍回京城一家人生活——这个念头虽然也让他向往,他却始终下不了决心。
高彬的父母回京城后,一直操心他的婚事。母亲张罗着找人给她介绍对象,他也去相过几次亲,可都没看上。
母亲急得没办法,问他到底是怎么想的,都已经三十好几的人了,再不结婚就老了。
无奈之下,他说出了自己和张钰的事。
高彬的母亲认识张钰,那是看着从小跟儿子一起长大的姑娘,对她印象还不错。
她觉得,张钰虽然结了婚,但她生的孩子是自己儿子的;要是她真能跟现在的丈夫离婚,儿子娶她进门,这不就是现成的一家人吗?
高彬的父亲知道儿子和张钰的事后,很赞成妻子的想法,还催促儿子想办法让张钰尽快离婚。
他们俩的孩子就是颗隐形炸弹,这颗炸弹一旦引爆,儿子就全完了。
张钰得知高彬父母同意她和高彬在一起,心里虽然高兴,却也犯了愁。
这几年,她其实一直想跟杜海波离婚。看着孩子长得越来越像高彬,她心里也越来越焦虑。
这个孩子是他们婚姻的隐患,只有离婚才能消除这个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