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视仪的改良思路被光学研究所的专家认为“极具启发性,部分设计巧妙地绕过了我们当前的技术瓶颈”。
防弹插板的复合构想让材料研究所如获至宝,尤其是对陶瓷应用的设想,为他们正在攻关的课题打开了新的大门。
而模块化急救包和新的药方,则在医疗部门和后勤装备部门引发了热议,很快就被批准进行小批量试制和效果验证。
凌玥被请去参加了数次由不同领域专家组成的研讨会。在会上,她表现得谦逊而低调,只就自己提出的方案进行解释,对于专家们更深入的、涉及核心原理的追问,则以“祖上笔记残缺”、“个人臆测”或“实践经验总结”巧妙避开,将功劳归于集体智慧和她那神秘的“家学”背景。她深知,抛出这些引领方向的概念已属惊世骇俗,如果再展现出过于深厚的理论基础,反而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她的贡献被严格控制在了一定层级内知晓,但影响是深远的。基地的材料实验室和一个小型光学加工车间,根据她的思路开始了初步的样件试制。一批按照她建议改良的急救包和新型药品,也开始配发给“雷霆”等少数尖刀小队进行试用。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在一次夜间渗透训练中,试用新型夜视仪(初期粗糙样机)的队员回报,视野清晰度和舒适度确有提升。而新型止血粉在训练中的意外划伤测试中,效果更是好得让人难以置信。
“青鸾,你那个止血粉神了!刚才猴子手被铁皮划了个大口子,撒上粉末,血立马就止住了,连疤都好像长得快些!”大壮兴冲冲地跑来告诉凌玥,眼中满是佩服。
凌玥只是淡淡一笑。那止血粉里,她可是掺入了一丁点灵泉析出的结晶粉末,效果自然非凡,不过用量控制得极好,不会引起怀疑。
高层对于凌玥的这种“技术贡献”态度微妙。一方面,她提供的思路和方案确实具有极高的军事价值,值得大力支持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她这个人本身,也因其展现出的全方位能力而显得更加神秘和重要。保护与利用,观察与信任,多种情绪交织。
赵汉主任在一次只有他和霍霆深在场的谈话中,意味深长地说:“霆深,青鸾同志……是国宝,也是谜。她现在愿意拿出这些东西,是好事。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她创造更好的环境,让她能安心地、继续为这支队伍,为国家,贡献她的智慧和力量。同时,也要确保她的安全,以及……这些技术的安全。”
霍霆深沉声应道:“我明白,首长。”
站在宿舍的窗前,凌玥看着远处戈壁滩上如血的残阳。她知道,自己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通过技术贡献,她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外界对她个人能力的过度关注,并将前世的知识,化为了切实提升这支队伍实力的养分。
这并非终点。她的脑海中,还有更多关于通讯、侦察、甚至单兵动力外骨骼的模糊构想,但那需要更成熟的技术基础和时机。眼下,巩固现有成果,逐步释放更多“合理”的技术红利,同时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应对“骷髅鸟”和那未知的“龙墟”之谜,才是关键。
“技术贡献”如同一道无形的护身符,也为她赢得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更深厚的信任基础。她感觉到,自己与这个时代,与“利刃”,与身边的战友,联结得更加紧密了。
变革的种子已经播下,只待时日,便可生根发芽,悄然改变许多东西。而她,“青鸾”,将是这场无声变革最重要的推动者与见证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