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联手调查
晨雾如轻纱般笼罩着青山镇,远山含黛,近水含烟,本该是静谧安详的清晨,却因连日来悄然滋生的流言,而蒙上了一层难以言喻的压抑。
赵青山家的院落里,四人围坐在石桌旁,气氛有些凝重。石桌上摆放着简单的清粥小菜,却无人动筷。
“镇上那些风言风语,越来越不像话了。”赵青山率先打破沉默,浓眉紧锁,声音低沉如闷雷,“什么前朝余孽潜伏,什么魔教妖人作祟,说得有鼻子有眼。我昨日去镇上打酒,连那相熟的酒肆老板看我的眼神都带着几分探究。”
他惯于沙场明刀明枪,对这种藏头露尾、蛊惑人心的手段最为厌烦,碗大的拳头攥得咯咯作响,若非江怀柔在一旁用眼神安抚,他怕是早已按捺不住火气。
江怀柔轻轻放下粥碗,眉宇间带着忧色:“我这几日去给几家熟识的乡邻诊脉,也感觉气氛不对。王婶悄悄问我,家里是不是来了什么特别的客人……还提醒我小心些。”她看向坐在对面的韩书澜(此刻仍是“阿澜”的容貌)和萧少峰(化名萧默),语气温柔却肯定,“这些谣言,虽是空穴来风,但指向性太强,恐怕……是冲着我们来的。”
韩书澜易容后的面容平凡,唯有一双眼睛清澈明亮,此刻正微微敛起,指尖无意识地在粗糙的陶碗边缘摩挲。“不是恐怕,是确定。”她声音平稳,带着一种冷静的分析力,“谣言散播得如此迅速且有针对性,绝非乡野村夫所能为。背后必然有人推波助澜。而且,对方很聪明,用的是‘疑邻盗斧’的法子,不需证据,只需种下怀疑的种子,便能让我们在镇上身陷囹圄,寸步难行。”
一直沉默不语的萧少峰,终于抬起了眼帘。他目光深邃,如同不见底的寒潭,掠过众人,最后在韩书澜身上短暂停留了一瞬。自市集风波那日,他暗中以石子点穴助赵青山解围,却被这“阿澜”姑娘一眼看穿手法源自玄门,他心中对她的疑虑和那种莫名的熟悉感便与日俱增。此刻,听她分析得条理清晰,直指核心,那份熟悉感更是挥之不去。
“阿澜姑娘所言不错。”萧少峰开口,声音不高,却自带一种令人信服的沉稳,“对方的目的,并非立刻置我们于死地,而是要先孤立我们,让我们自乱阵脚,或者逼我们露出破绽。那日市集上,除了那几个不成器的地痞,还有一双眼睛在暗处窥伺。”
赵青山立刻追问:“萧兄可是发现了什么?”
萧少峰微微颔首:“一个卖山货的商贩,气息内敛,脚步轻盈近乎无声,虽极力伪装,但身上带着一股洗不掉的……血腥气和铁器味。是专业的杀手。”他顿了顿,看向赵青山,“赵兄久经沙场,对这类气息应当不陌生。”
赵青山面色一凛,仔细回想,重重点头:“经你这么一说,我当时也觉得那人有些不对劲,只是注意力被地痞吸引,未曾深究。如此看来,盯上我们的,至少有两路人马,一明一暗,一谋一武。”
江怀柔轻轻吸了口气,下意识地靠近赵青山一些。韩书澜则看向萧少峰,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此人观察之敏锐,判断之精准,绝非常人。
“既然对方已经出招,我们便不能坐以待毙。”萧少峰继续道,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需得主动应对,查明对方底细、人手、目的。”
赵青山一拍石桌,震得碗筷轻响:“正该如此!老子在战场上都没怕过谁,还能被这几只藏头露尾的老鼠吓住?萧兄,你说怎么干,我听你的!”他性格耿直豪爽,认可了萧少峰的能力后,便毫不拖泥带水。
萧少峰目光扫过三人,沉声道:“敌暗我明,硬碰硬非上策。需得分工合作,各展所长。”他先看向赵青山,“赵兄,你性情刚直,在镇民中素有威望。明面上的震慑,非你莫属。你可多在人前走动,不必刻意解释谣言,只需如常行事,甚至……可以表现得更为强硬一些。让那些暗中窥伺之人知道,我们并非任人拿捏的软柿子,也让摇摆的镇民有所倚仗。同时,利用你在军中学到的侦察之法,留意镇上有无陌生面孔异常举动,尤其是可能与那杀手或散播谣言者接触之人。”
赵青山听得眼中精光闪烁,哈哈一笑:“这个我在行!放心,保管让那些宵小不敢轻易靠近咱们这片地界!”
萧少峰点点头,目光转向江怀柔,语气缓和了些许:“江姑娘,你医术超群,心地善良,镇民多受你恩惠,对你最为信任。信息收集,要靠你这边。借由行医问诊之便,多与乡邻交谈,关心他们近日是否遇到什么奇怪的人或事,听到什么不寻常的传言。尤其是……关于那位新来的‘落难小姐’。”他提到淡雅诗时,语气微冷。
江怀柔认真点头,柔声道:“我明白了。镇上的婶娘们常来找我聊天,我会留心的。那位淡雅诗小姐……我虽觉得她柔弱可怜,但几次接触,总觉得她问起青山和萧大哥你们时,有些过于关切了。”她心思细腻,早已察觉异常。
“怀柔姐姐心细,此点至关重要。”韩书澜接口道,她看向萧少峰,两人目光交汇,似有无声的交流,“对方擅长伪装,利用的便是人的同情心。怀柔姐姐与她接触时,务必自然,切勿打草惊蛇。”
最后,萧少峰的目光落在了韩书澜身上,带着审视,也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未察觉的探究。“阿澜姑娘,”他缓缓道,“你心思缜密,洞察力非凡,更……似乎对某些非常之事颇有了解。”他指的是她认出玄门手法和此刻表现出的分析能力,“暗中排查,分析对手动机手段,找出其核心与破绽,此事,需劳烦你与我一同进行。”
韩书澜迎着他的目光,没有躲闪。她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合作,也是相互试探的机会。她轻轻点头:“义不容辞。”她顿了顿,补充道,“谣言起于何处,由何人最先传播,背后是否有组织;那杀手的落脚点,行动规律;还有那位‘落难小姐’的真实目的和联络方式……这些,都需要查清。我略通一些……旁门左道,或可一试。”
她没有明说自己精通玄术,但“旁门左道”四字,已是一种隐晦的坦诚。萧少峰深深看了她一眼,未再多问。
计议已定,四人便分头行动。
………
赵青山如同一尊铁塔,开始频繁出现在青山镇的街道、酒肆、打谷场。他不再刻意低调,有时会当众演练一番拳脚,那虎虎生风的架势,碎石裂木的力道,看得围观青壮连连喝彩,也让一些心怀鬼胎之人暗自心惊。他嗓门洪亮,与相熟之人打招呼时,会若有所指地说上几句:“咱老赵行得正坐得直,最烦那些背后嚼舌根子的鼠辈!若让我知道谁在搬弄是非,污我友人清名,定叫他尝尝我这对拳头的滋味!”
话语粗豪,却效果显着。至少明面上,那些指指点点的目光少了许多,一些原本犹豫的乡邻,见他如此坦荡,心中的疑虑也消减了几分。赵青山更是借着与人攀谈的机会,留意着每一个陌生的细节,那卖山货的商贩再未出现,但他记住了那张模糊的脸和几个可能与之外来者接触过的游手好闲之徒。
………
江怀柔则依旧背着她的药箱,行走于各家各户。她看病时神情专注,语气温柔,仿佛那些谣言并未影响到她。只是在诊脉开方之余,她会状似无意地与病家聊起家常。
“张婆婆,您这两日睡得可好?我听说前街李大爷家昨夜好像进了野猫,闹得不安生,没惊着您吧?”
“刘家嫂子,小宝的咳嗽好多了。对了,最近镇上好像来了些生面孔,您出门洗衣时可曾见过?咱们这小镇平日难得有外人呢。”
“王婶,多谢您提醒。我和青山心里有数。只是不知……那位借住在西头林家的淡雅诗小姐,近日可好?她身子弱,我有些担心。”
她从这些零碎的交谈中,慢慢拼凑出信息:谣言似乎最早是从几个从邻镇过来的货郎口中传出;镇上的地痞牛二,最近手头阔绰了些,常与人吹嘘认识了什么“大人物”;而那位淡雅诗小姐,除了偶尔与江怀柔“偶遇”关切赵青山和萧默的情况外,似乎对镇外的山林也颇有“兴趣”,曾向人打听过进山的路径。
江怀柔将这些信息默默记在心里,晚上回家后,细细说与众人听。她的善良与真诚,成了最有效的信息过滤器,获取的情报往往更为真实可信。
………
而暗中的调查,则由萧少峰和韩书澜进行。
萧少峰如同融入了阴影的猎豹,利用他过往在波谲云诡的朝堂和战场上锻炼出的潜行与反追踪技巧,悄无声息地排查着镇子周围和山林地带。他找到了风雨欲来可能停留过的几个隐蔽地点,发现了丢弃的干粮残渣和几乎难以辨认的脚印,判断出此人极其谨慎,行踪不定,且对山林环境适应很快,是个难缠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