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重生葫芦戏寇我在北平扒裤衩 > 第120章 胜利的基石,军民智慧的赞歌

第120章 胜利的基石,军民智慧的赞歌(2 / 2)

就在这时,山林中响起了冲锋号,游击队员们从隐蔽处冲出,百姓们也拿着锄头、扁担赶来,和游击队员一起追击日军。石牛寨山顶上,中国军队的正规军也发起了攻击,轻重机枪火力全开,将日军逼进了绝境。

龙渊和闹闹则在混乱中精准打击日军的军官和机枪手。闹闹还操控着山路的泥土,让日军士兵纷纷陷入泥泞,难以逃脱。这场战斗持续了不到两个小时,日军千人部队被歼灭八百余人,被俘一百余人,只有少数残兵侥幸逃脱。

战斗结束后,百姓们自发赶来清理战场,救治伤员。一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米汤,走到龙渊面前,颤巍巍地说:“龙先生,辛苦了!喝碗米汤暖暖身子。你们保护我们,我们也能帮你们打仗!”

龙渊接过米汤,心中暖流涌动。他看着周围忙碌的军民,有年过花甲的老人,有十几岁的少年,有拿着武器的士兵,有握着锄头的农民,他们虽然身份不同,却有着共同的目标——保卫家园。正是这些平凡的人,用不平凡的智慧和勇气,构筑起了抗战胜利的坚实基石。

消息传到长沙,第九战区指挥部再次召开庆功会。薛岳将军在会上深情地说:“石牛寨之战,再次证明了军民同心的强大力量。龙渊和闹闹的奇袭固然精彩,但如果没有百姓们的通风报信、破坏道路,没有游击队员的持续袭扰,没有正规军的正面攻坚,这场胜利也无从谈起。抗战的胜利,从来不是某个人、某支部队的功劳,而是全体中国军民共同奋斗的结果!”

吴参谋长补充道:“从第一次长沙会战的‘天炉战法’,到第三次会战的‘心理威慑’,再到如今的‘军民联防’,我们的抗战模式在不断创新,而创新的源泉,正是来自于军民的智慧。百姓们熟悉地形、了解民情,将士们精通战术、善于攻坚,两者结合,便能爆发出无穷的战斗力。”

龙渊在会上也分享了自己的感悟:“我和闹闹只是这场伟大抗战中的一份子。闹闹的能力,是在军民的支持下不断成长的;我们的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百姓们的默默付出。军民同心,就像鱼儿离不开水,草木离不开土。只要我们始终团结一心,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没有实现不了的胜利。”

葫芦表面泛起明亮的绿光,闹闹传递来一阵激昂的意念,似乎在为军民同心的伟大力量喝彩。它的葫芦空间里,新收集的日军军装能量与军民协作产生的正能量相互交融,让它的能力达到了新的高度,不仅能操控地形、发动心理攻击,还能传递出一种温暖的“守护能量”,让身边的军民感到安心与勇气。

随着时间的推移,“军民同心”的抗战模式在华中战场广泛推广。各地纷纷成立了“抗日自卫队”“情报联络站”“物资供应队”,百姓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前线部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支持。士兵们也更加注重与百姓的联系,帮助百姓耕种、修建水利,保护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军民之间形成了鱼水情深的深厚情谊,成为了抗战胜利的最坚实保障。

龙渊和闹闹依旧活跃在抗战前线,他们不再仅仅是奇袭破敌的“特种兵”,更成为了军民协作的“纽带”。他们带着游击队员学习山地作战技巧,指导百姓制作简易防御工事,将闹闹的能力与百姓的土办法相结合,创造出了更多独具特色的抗战战术。

有一次,日军派出飞机轰炸长沙周边的物资仓库。龙渊让百姓们在仓库周围搭建了大量的“假仓库”,用稻草和木材制成逼真的粮袋、弹药箱,同时让闹闹操控空气,在假仓库上方制造出烟雾效果。日军飞机果然上当,对着假仓库狂轰滥炸,而真正的物资仓库则在百姓和士兵的保护下安然无恙。

还有一次,日军试图封锁湘江航道,切断中国军队的水上补给线。龙渊和百姓们一起,用渔船和木筏搭建了“水上浮桥”,同时在江底埋设了大量的竹桩和铁链。当日军的巡逻艇驶来,被竹桩和铁链缠住螺旋桨,动弹不得时,埋伏在两岸的游击队员和百姓们立刻发起攻击,一举摧毁了日军的巡逻艇,恢复了湘江航道的畅通。

这些看似平凡的胜利,汇聚成了抗战的洪流,一点点侵蚀着日军的侵略根基。日军在华中战场的处境愈发艰难,不仅面临着中国军队的正面打击,还要应对无处不在的游击袭扰和百姓抵抗,士气低落,补给困难,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通过广播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传到长沙,全城沸腾。百姓们涌上街头,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欢呼雀跃。龙渊和闹闹站在天心阁上,看着下方欢庆胜利的人群,心中充满了感慨。

薛岳将军走到龙渊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胜利了!我们终于胜利了!这是全体中国军民共同的胜利,是智慧的胜利,是勇气的胜利,是团结的胜利!”

龙渊点点头,抚摸着胸前的葫芦。葫芦空间里,那些曾经承载着恐惧、羞耻能量的日军军装,如今都化作了和平的见证。闹闹传递来一阵平静而喜悦的意念,似乎也在为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欢呼。

在庆祝胜利的游行队伍中,百姓们举着写有“军民同心,抗战必胜”“葫芦显威,倭寇投降”的标语,簇拥着龙渊和薛岳将军等抗战英雄。王大爷牵着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走到龙渊面前,指着葫芦对小男孩说:“孩子,记住这个葫芦,记住这些英雄,更要记住,是我们全体中国人团结一心,才赶走了侵略者!”

小男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伸出小手,轻轻摸了摸葫芦。葫芦表面泛起柔和的绿光,仿佛在回应着小男孩的触摸。

胜利之后,龙渊没有接受任何高官厚禄,而是带着闹闹,回到了湘北的乡村。他将葫芦空间里缴获的物资全部捐赠给了百姓,帮助他们重建家园。闹闹则继续用自己的能力,帮助百姓改良土壤、修复河道,让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许多年后,当人们回忆起三次长沙会战,依然会说起龙渊与闹闹的传奇,说起那些军民同心、智慧抗敌的故事。葫芦的传说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话,而“军民同心”的精神,则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始终团结一心,奋勇前行。

湘江的水静静流淌,见证着这片土地的沧桑与辉煌。龙渊和闹闹的故事,如同湘江岸边的灯塔,照亮了历史的天空;而军民智慧谱写的赞歌,则如同永恒的旋律,在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成为了胜利最坚实的基石,成为了民族复兴最强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