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三湘大地,褪去了战火的焦痕,田埂上冒出新绿,湘江两岸的村落里,炊烟袅袅升起,久违的安宁笼罩着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不仅让华中战场迎来了战略相持的稳固局面,更让“军民同心”的种子深植于每一寸土壤——龙渊与闹闹的传奇固然耀眼,但这场胜利的根基,终究是无数军民用智慧与热血浇筑而成的丰碑。
第九战区指挥部组织的“抗战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城郊的一座农庄举行,参会者既有前线将领、战术专家,也有游击队员、乡村保长,甚至还有自发参与抗战的工匠、商贩。薛岳将军特意让龙渊坐在主位一侧,笑着说道:“今天不谈战略部署,只聊‘智慧’二字。三次长沙会战,我们能以弱胜强,靠的不仅是炮火与勇气,更是军民携手迸发的无穷智慧。龙渊和闹闹的葫芦是智慧,百姓们的土办法是智慧,将士们的战术创新也是智慧!”
话音刚落,来自浏阳县的保长王大爷便站起身,黝黑的脸上满是自豪:“薛长官说得对!鬼子来犯时,我们老百姓也没闲着。龙先生的葫芦能让路面变泥泞,我们就跟着学,在鬼子必经的田埂上挖暗沟、铺稻草,表面看着平整,鬼子的卡车一压就陷;闹闹能让鬼子的粮食受潮,我们就把自家的石灰、草木灰拿出来,偷偷撒进鬼子的临时粮仓,让他们吃不上一口干净饭!”
王大爷的话引发了共鸣,来自平江的游击队员小李补充道:“我们山区的百姓更有办法!鬼子怕葫芦的‘妖术’,我们就利用这一点,在山林里挂红灯笼、吹牛角号,再让识字的老乡写些‘葫芦在此,倭寇速退’的标语。鬼子夜里看到红灯笼晃动,听到牛角号声,以为是葫芦来了,吓得连夜逃窜,我们不费一兵一卒就守住了好几处隘口!”
会场里响起阵阵笑声,薛岳将军示意大家安静,语气凝重:“这些看似‘土气’的办法,恰恰是胜利的关键。日军装备精良,但他们不熟悉地形,不了解民心,更不懂我们中国人‘众志成城’的道理。龙渊和闹闹的能力是独特的,但如果没有百姓们的通风报信、协同配合,没有将士们的正面牵制、战术呼应,葫芦的心理战也难以发挥到极致。”
龙渊深有感触地点点头,他想起第三次长沙会战中,自己和闹闹在新墙河设伏时,正是当地渔民驾着小渔船,悄悄将他们送过暴涨的河水;在青枫峡伏击补给车队时,是山民们带着镰刀斧头,提前砍倒了成片的树木,为闹闹操控碎石滚落创造了条件。“薛长官说得没错,”龙渊站起身,举起胸前的葫芦,“闹闹的能力再强,也离不开军民的支持。每一次奇袭的成功,背后都有无数双眼睛在守望,无数双手在相助。这不是我和闹闹两个人的功劳,而是全体军民共同的胜利。”
葫芦表面泛起柔和的绿光,闹闹传递来一阵谦逊的意念,似乎也在认同龙渊的话。它的“军服能量库”里,不仅存储着日军的负面情绪,更记录着无数军民协作的温暖瞬间——那些为它指引日军踪迹的牧童,那些为它修补葫芦挂绳的老工匠,那些冒着炮火为它传递情报的联络员,都成为了它能量中最纯粹的部分。
交流会的氛围愈发热烈,大家纷纷分享着自己的“抗战智慧”:有老兵发明了“土制地雷”,用陶罐装满炸药和铁钉,埋在鬼子的行军路上,威力不亚于正规武器;有裁缝铺的老板,将棉布浸透煤油后缝进棉衣,送给潜伏的游击队员,既保暖又能在关键时刻点燃充当火攻武器;还有学堂的先生,用毛笔蘸着桐油在纸上写字,制成“油纸情报”,藏在柴火、农具里,安全传递了无数重要消息。
重庆来的军事观察员在笔记本上飞快记录,感慨道:“我原本以为长沙会战的胜利,主要依靠的是特殊战力和战略部署,现在才明白,真正的力量来自于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军民同心,其利断金,这才是中国抗战最强大的武器!”
交流会结束后,龙渊带着闹闹,跟着王大爷去了浏阳县的乡村。沿途所见,处处是军民协作的繁忙景象:百姓们和士兵一起加固河堤,将其改造成可防御的工事;工匠们用木材和铁皮,仿制出“假火炮”“假坦克”,布置在阵地前沿,迷惑日军侦察机;妇女们则坐在庭院里,搓麻绳、做布鞋,为前线将士准备物资,孩子们也拿着红缨枪,在村口站岗放哨,盘查可疑人员。
“龙先生,你看那片稻田!”王大爷指着远处的田地,只见稻田里的田埂被修整成了纵横交错的“迷宫”,“我们按照薛长官‘天炉战法’的意思,把稻田改造成了‘水田陷阱’。鬼子的坦克、卡车进不来,步兵进来就会陷在泥里,我们的士兵就能在田埂后面伏击他们!”
龙渊顺着王大爷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几名士兵正在百姓的指导下,在稻田里埋设简易触发装置,闹闹突然传来一阵兴奋的意念,葫芦表面绿光闪烁。它似乎对这些“土办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悄悄释放出一丝能量,让田埂上的泥土变得更加松软,进一步增强了陷阱的威力。
“闹闹也在帮忙呢!”王大爷笑着说,“现在村里的百姓都知道,这个葫芦是咱们的‘守护神’。孩子们见到它就喊‘葫芦仙’,老人们还会给它供奉自家种的瓜果。它保护我们,我们也想着能为它做点什么。”
龙渊心中一阵温暖。他发现,经过三次长沙会战,葫芦已经不再是自己一个人的“伙伴”,而是成为了军民心中的精神寄托。百姓们不再畏惧战争,而是将对和平的渴望,转化为支持抗战的实际行动。这种发自内心的凝聚力,比任何武器都更具力量。
不久后,日军为了试探华中战场的防御虚实,派出一支千人规模的部队,从鄂南潜入湘北,企图袭扰平江县城。消息通过百姓的“烽火台”(山顶点燃的柴火)和“消息树”(放倒的特定树木),迅速传递到了第九战区指挥部和龙渊手中。
薛岳将军当即下令:“以百姓为眼,以游击队为骨,以正规军为盾,让鬼子再尝尝军民同心的厉害!”
龙渊接到命令时,正和闹闹在平江乡村协助百姓加固防御工事。他没有急于发动奇袭,而是先召集了当地的游击队员和乡村保长,商议对策。“鬼子这次来的是精锐,装备精良,而且吸取了之前的教训,戒备森严。”龙渊说道,“但他们孤军深入,补给困难,而且不熟悉这里的地形。我们可以利用‘军民联防’的优势,层层阻击,把他们引进我们的‘口袋阵’里。”
保长们立刻行动起来,组织百姓疏散到安全区域,同时破坏了鬼子必经之路的桥梁、道路;游击队员则分成若干小队,在山林中设伏,用土制地雷、弓箭、石头等武器,不断袭扰日军,延缓其行进速度;龙渊和闹闹则负责在“口袋阵”的核心区域——平江城郊的石牛寨,布置最终的伏击。
石牛寨是一处天然的险峻要塞,三面环山,一面靠河,只有一条狭窄的山路通往山顶。龙渊让闹闹操控山体,将山路两侧的岩石、树木改造成隐蔽的陷阱,同时收集日军之前溃退时留下的负面能量,准备发动心理攻击。百姓们则在山下的河道里投放了大量的竹筏和石头,阻断日军的水上退路。
当日军艰难地穿过山林,抵达石牛寨山脚下时,早已疲惫不堪。他们一路上遭到游击队的不断袭扰,又被百姓破坏的道路耽误了行程,士气低落。带队的日军少佐看着陡峭的山路,心中犹豫不定,但想到此次任务的重要性,还是下令部队继续前进。
当日军进入山路中段时,龙渊一声令下,闹闹立刻发动能力。山路两侧的岩石突然滚落,树木轰然倒塌,将日军的队伍切成了数段。同时,闹闹释放出积攒的负面能量,日军士兵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之前“裸奔”溃退、被藤蔓缠绕的恐怖画面,士气瞬间崩溃。
“是葫芦!是葫芦来了!”一名日军士兵大喊着,扔下武器掉头就跑。其他士兵也纷纷效仿,队伍瞬间陷入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