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民间场 > 第一百六十六话 :金石新篇

第一百六十六话 :金石新篇(1 / 2)

上阙:最后的拓碑人

1958年的西安,这座十三朝古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城墙内外,古老的建筑与新建的工厂并存,秦腔的唱腔与机器的轰鸣交织。在碑林博物馆深处,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对着一块汉碑发呆,手中的拓包迟迟没有落下。

宁瑜与阿翎漫步在碑林的石廊间,千年的石碑静静矗立,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辉煌。阿翎穿着一件浅灰色列宁装,领口别着一枚白玉胸针,既符合时代的着装要求,又不失古典韵味。

宁哥哥,这些石碑在哭泣。阿翎轻抚着一块唐代石碑的刻痕,它们见证了太多,却即将被遗忘。

被称作最后的拓碑人的顾师傅,是碑林博物馆最年长的研究员。此刻他正站在着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前,眼神中满是忧虑。

顾师傅,这批拓片什么时候能完成?一个穿着中山装的年轻人问道,他是新调来的副馆长李明,下个月就要送往北京参展了。

顾师傅缓缓摇头:小李啊,拓碑不是印报纸,急不得。你看这碑文,历经千年风雨,字口已经十分脆弱。一次拓印不当,就可能造成永久损伤。

李明不以为然:顾师傅,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北京那边说了,可以用最新的照相技术,又快又好。

照相?顾师傅苦笑,那能拍出石碑的神韵吗?能感受到刻刀在石头上游走的力度吗?能体会到书法家的呼吸吗?

他轻轻将宣纸覆在碑面上,用蘸着清水的刷子细心刷平每一个角落。这个动作他已经重复了六十年,从少年到白头。

阿翎凝神望去,发现顾师傅拓碑时,石碑表面会泛起淡淡金光,那些古老的文字仿佛活了过来,在纸上翩翩起舞。

他在用生命与石碑对话。宁瑜轻声道,每一幅拓片,都是他与古人之间的一次神交。

然而,这样的技艺正在面临失传的危机。博物馆里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这门苦差事,他们更向往现代化的考古技术。

顾师傅,组织上决定引进德国的石雕复制技术。李明拿出一份文件,以后重要的碑刻都要制作复制品,原件就可以妥善保存了。

顾师傅的手微微一颤,拓包上的墨汁滴落在宣纸上,晕开一团污迹。

复制品...他喃喃自语,那还是原来的石碑吗?那些历经千年形成的包浆,那些风雨侵蚀的痕迹,那些无数文人墨客抚摸过的温度...这些,机器能复制吗?

是夜,顾师傅独自一人在工作室里整理他六十年来制作的拓片。从汉隶到唐楷,从宋体到明刻,每一幅都是他的心血之作。

这是《石门颂》,他指着一幅气势恢宏的拓片,我二十岁时拓的,当时在石门悬崖上住了整整一个月。

这是《九成宫醴泉铭》,他又指向另一幅,欧阳询的楷书,每一笔都如刀削斧劈。为了拓好这一幅,我磨破了三双手套。

阿翎注意到,这些拓片不仅完整记录了碑文,更奇妙的是,每一幅都保留着原碑特有的气息。有的雄浑,有的秀雅,有的古朴,有的灵动。

顾师傅,这些拓片里...有碑魂。阿翎忍不住说道。

顾师傅惊讶地看了她一眼:小姑娘好眼力。没错,真正的拓碑,拓的不只是字,更是碑的精气神。可惜啊,现在没人信这个了。

就在这时,工作室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一个年轻的研究员慌张地跑进来:顾师傅,不好了!地下库房进水了!

众人赶到地下库房时,眼前的景象令人心痛。因为连日暴雨,地下水渗入库房,数十块珍贵的石碑基座都浸泡在水中。最严重的是几块汉代画像石,上面的石刻已经开始剥落。

快!先把水排出去!李明指挥着工作人员。

不能直接排水!顾师傅急忙阻止,石碑长时间浸泡后突然暴露在空气中,会加速风化!要慢慢阴干!

但是已经晚了,几个年轻工作人员已经开始用抽水机快速排水。随着水位下降,一块北魏石碑的表面应声剥落了一大片。

完了!《晖福寺碑》!顾师傅跪倒在地,老泪纵横,这是存世唯一的孤本啊!

更糟糕的是,在随后的检查中,他们发现很多石碑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有些碑文字口模糊,有些碑身出现裂纹,最让人痛心的是几块唐代墓志,上面的朱砂填色已经完全褪去。

这都是不可逆的损伤啊!顾师傅抚摸着受损的石碑,手在微微发抖。

阿翎仔细观察那些受损的石碑,忽然道:宁哥哥,这些石碑的损伤不太对劲。水浸不应该造成这样的效果。

宁瑜凝神望去,果然发现石碑的损伤处都残留着诡异的黑色气息。更奇怪的是,这些黑色气息正在缓慢地侵蚀着石碑中残存的灵气。

是有人在故意破坏。宁瑜沉声道,用的是南洋的蚀石术

中阙:金石密码

蚀石术的发现让所有人都紧张起来。碑林博物馆立即加强了安保,但破坏事件仍然时有发生。更诡异的是,受损的都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石碑,普通碑刻反而完好无损。

他们的目标很明确。顾师傅在案情分析会上说,都是在金石学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碑刻。

李明疑惑地问:这些石碑除了历史价值,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顾师傅沉吟片刻:传说有些古碑中隐藏着古人的智慧密码。比如《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不仅记录了景教传入中国的历史,据说还隐藏着丝绸之路的秘闻。

为了查明真相,宁瑜和阿翎开始调查蚀石术的来历。在顾师傅的帮助下,他们查阅了大量金石学典籍,终于在一本明代《金石秘要》中找到了线索。

蚀石术起源于西域,是古代邪教用来销毁异教文物的一种邪术。宁瑜解读着古籍中的记载,但是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阿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想:也许有人不想让石碑中的秘密被解开。

这个猜想在随后的调查中得到了印证。博物馆新来的保安队长行为诡异,经常在深夜独自巡查,而且对石碑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

他在找什么东西。阿翎敏锐地察觉到了异常。

一天深夜,宁瑜和阿翎暗中跟踪保安队长。果然,在子时左右,他悄悄潜入地下库房,在一幅《禹迹图》石刻前停下脚步。

终于找到了...保安队长喃喃自语,从怀中取出一个黑色的小瓶。

就在他要将瓶中的液体倒在石刻上时,宁瑜及时现身制止。

住手!

保安队长吓了一跳,但很快镇定下来:原来是宁先生。我这是在执行特殊任务。

什么特殊任务需要毁坏国宝?阿翎质问道。

保安队长冷笑:你们不懂。这幅《禹迹图》中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如果被不该知道的人知道,后果不堪设想。

在宁瑜的逼问下,保安队长终于道出实情。他其实是一名特工,奉命保护石碑中的某个秘密。而这个秘密,与一个传说中的金石密码有关。

金石密码是古人用来记录绝密信息的一种方法。保安队长解释道,他们将重要信息编码后刻在石碑上,只有懂得解码方法的人才能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