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阙:古镜迷踪
时值寒露,宁瑜行至素有之称的云梦泽。此地以铸造铜镜闻名,城中镜坊林立,每逢晨昏,总能见到匠人俯首打磨镜面的身影。然而宁瑜甫一入城,便察觉一股异样的镜光在城中流转——那并非寻常的明净镜光,而是一股幽深晦暗的浊光,仿佛有无数未了的因果在镜中纠缠。
这日清晨,宁瑜信步走入城中最大的明镜轩。但见轩中铜镜琳琅满目,从寻常的梳妆镜到祭祀用的天文镜,不一而足。然而仔细观之,这些铜镜虽做工精良,纹饰精美,却总让人觉得镜光涣散,照物不明。
怪哉,这镜面打磨得光滑如初,照影却总是模糊不清。一位老匠人对着手中的铜镜叹息,镜中映出他愁苦的面容。
宁瑜凝神观察,发现这些铜镜的镜光中缠绕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滞涩之气,与他在城中感受到的异样镜光如出一辙。
老先生,这铜镜可是新近铸造的?宁瑜上前问道。
老匠人抬头,见宁瑜气度不凡,叹道:公子好眼力。这面铜镜是半月前所铸,用的是上等的云梦青铜,按理说该是镜光如水才是。可不知为何,近来铸造的铜镜都失了往日的明净。
正说话间,轩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但见几个官差打扮的人急匆匆跑来,后面跟着个哭哭啼啼的老妇人。
赵师傅,快去看看!城西李家又出事了!他家的古镜...古镜又显灵了!
老匠人闻言色变,急忙对宁瑜道:公子既然对此道有兴趣,不如随老朽同去一看?
宁瑜颔首:正该如此。
众人匆匆赶往城西的李宅。但见一座古朴的宅院前已经围满了看热闹的百姓,个个面带惊惧之色。宅内传来阵阵凄厉的哭声,令人毛骨悚然。
让开让开!赵师傅来了!官差分开人群,引着宁瑜等人入内。
宅内正堂,一位白发老妇瘫坐在地,面前摆着一面古朴的铜镜。镜面幽深,隐隐有光影流转,镜中映出的却不是当下的景象,而是一些模糊的古装人影。
这是...溯影镜?宁瑜微微蹙眉。
赵师傅急忙问道:公子认得此镜?
宁瑜凝声道:古籍有载,有些古镜因缘际会,能照见过去之事。看这镜中的景象,怕是已经通灵了。
老妇人闻言,哭得更伤心了:这面镜子是祖上传下来的,据说能照见前世今生。可自从上月老身擦拭过后,镜中就总是出现些古装人影,夜半时分还能听到镜中传来哭声...
宁瑜细观古镜,发现镜背刻着繁复的云雷纹,中央嵌着一块罕见的黑曜石。镜面虽然布满岁月的痕迹,但镜光深邃,显然不是凡品。
老夫人可否告知,这面镜子的来历?宁瑜温声问道。
老妇人拭泪道:听祖上说,这面镜子是唐代一位将军的遗物。当年那位将军战死沙场,其妻终日对镜梳妆,最终郁郁而终。镜子几经流转,到了老身手中。
宁瑜指尖轻触镜面,闭目感应。片刻后,他睁眼道:镜中确实附着两道执念深重的残魂。若不能化解他们的执念,这面镜子恐怕会一直作祟。
官差为难道:这可如何是好?这已经是本月第三起古镜作祟的事件了。
宁瑜沉思片刻,忽然问道:除了这面古镜,城中可还有其他异常的镜子?
赵师傅与官差相视一眼,都露出诧异之色。官差答道:公子真是料事如神。说来也怪,这半年来,城中确实有多面古镜出现异状。有些能照见鬼影,有些能让照镜者产生幻觉,最严重的一面镜子,甚至让照镜者陷入了长眠不醒。
宁瑜眼中闪过明悟之色:原来如此。镜光紊乱,镜灵不宁,古镜自然失了本性。要解此局,恐怕得往镜湖走一遭了。
中阙:镜湖寻源
镜湖位于云梦泽中央,是铸造铜镜所需青铜的重要产地。传说湖底沉睡着镜灵,守护着云梦泽的镜光。
宁瑜与赵师傅等人来到镜湖时,但见湖水浑浊,往日的明净不复存在。湖面上漂浮着些许死鱼,散发着一股腥臭之气。
半年前开始,镜湖就变得浑浊了。看守湖区的老渔夫叹道,以往这时候,湖水清澈如镜,现在却...唉!
宁瑜凝神感应,发现湖底沉积着一股浓重的怨气,正是这股怨气污染了湖水,进而影响了用此水铸造的铜镜。
镜湖不是自然浑浊,而是被怨气污染。宁瑜断言,云梦泽的镜光流转出了问题,连带着镜湖的灵气也被阻滞。
赵师傅忧心道:这可如何是好?镜湖可是我们云梦泽镜业的根本啊!
宁瑜在湖边缓步踱行,忽然驻足在一块石碑前。碑上刻着古代镜师留下的铭文,其中有一句话引起了他的注意:铸镜先铸心,镜明心自清。
赵师傅,您可知道古代铸镜,除了工艺、材料外,还有什么特别的讲究?
赵师傅沉思片刻,忽然眼睛一亮:公子这一问,倒是提醒了老朽。祖辈相传,古代铸镜讲究以心映镜——铸镜者需心怀明镜,方能铸出照物分明的好镜。要在特定的时辰,怀着特定的心境,还要...还要以铸镜者的精气滋养镜灵。
正是如此。宁瑜点头,现代铸镜只重技艺,却忘了与镜灵沟通的心法。久而久之,镜光自然紊乱。
他转向众人:要重振镜光,净化镜湖,必须按照古法,重新铸造一面能够贯通天地灵气的宝镜。
官差为难道:可是古法失传已久,如何重现?
宁瑜微微一笑,取出随身携带的一卷古籍:古法就在这《镜缘秘录》中,只是需要有人能够领悟。
接下来的三日,宁瑜与赵师傅等人闭门研读古籍。这卷《镜缘秘录》果然玄妙,不仅记载了各种铸镜秘法,更暗含天地至理。只是其中关键之处多有玄机,需要用心参悟。
取铜于月圆之夜,铸镜于日出之时,融天地灵气,通铸者心神...赵师傅念着古籍上的文字,眉头深锁,这些要求实在太过玄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