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民间场 > 第一百四十五话 :茶障失心

第一百四十五话 :茶障失心(1 / 2)

上阙:禅茶失韵

时值谷雨,正是新茶上市的时节。宁瑜行至素有之称的武夷府,此地盛产岩茶,茶山连绵,茶坊林立。然而宁瑜甫一入城,便察觉一股异样的茶息在空气中流转——那并非往日的清雅茶香,而是一股焦躁浮华之气,仿佛有无数未尽的欲望在茶汤中翻滚。

这日午后,宁瑜信步走入城中最大的天心茶庄。但见茶客盈门,喧哗鼎沸,本该是清心品茗的雅处,此刻却如同市井酒肆。几位茶商模样的客人正在高声竞价,为一斤大红袍争得面红耳赤。

这茶香虽浓,茶气虽足,却总觉得少了些韵味。

李兄所言极是,近来武夷的茶都透着股浮躁,难见真味。

莫非是制茶工艺出了问题?可武夷的制茶手艺向来是天下第一啊!

宁瑜缓步上前,执礼问道:诸位茶友,在下途经此地,见诸位对茶道颇有见解,不知可否请教一二?

几位茶商见宁瑜气度清雅,连忙还礼。其中一位青衫茶商叹道:公子有所不知,我们武夷府向来以茶道精深着称,茶禅一味,自古传承。可这半年来,不知为何,城中茶品都失了往日的韵味,连几位茶艺大家的作品都显得浮华浅薄。

另一人指着茶案上的一杯茶汤道:公子请看,这茶汤色泽金黄,香气扑鼻,可就是让人觉得心神不宁,仿佛...仿佛少了茶魂。

宁瑜凝神细观,果然如茶商所言。茶汤色泽明亮,香气浓郁,茶叶舒展如生,偏偏缺少了岩茶应有的岩骨花香之韵。更奇特的是,在宁瑜的感知中,这茶汤中缠绕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燥火之气,与他在城中感受到的异样茶息如出一辙。

确实有些蹊跷。宁瑜点头,不知这武夷府中,可还有保持往日水准的茶人?

几位茶商相视苦笑。青衫茶商道:要说真正还保持着水准的,恐怕只有天心岩下的无尘禅师了。他是茶禅寺的住持,只是...只是近来也闭门谢客,据说是在参悟什么茶道至理。

正在说话间,茶庄外忽然传来一阵骚动。但见一个小沙弥急匆匆跑来,对着青衫茶商喊道:李施主,不好了!无尘禅师他...他又在茶室入定了!

众人闻言色变。青衫茶商急忙对宁瑜道:在下李清风,是无尘禅师的俗家弟子。既然公子精通此道,可否随我同去一看?

宁瑜颔首:正该如此。

众人匆匆赶往城外的茶禅寺。但见一座清幽的古寺坐落在天心岩下,寺中古木参天,茶香袅袅。然而本该是禅意盎然的寺院,此刻却笼罩在一片焦灼的气氛中。

禅室之内,一位白眉老僧闭目盘坐,面前茶具整齐,却有一炉茶汤已经煮得沸腾过度,茶香中带着焦糊之气。

师父这样入定已经三日了。小沙弥忧心道,每次醒来都说茶道已失,要重新参悟。可每次参悟,都会陷入更深的长定。

宁瑜上前细看,只见老僧眉宇间凝聚着一股茶气,呼吸微弱,显然心神损耗过度。更让宁瑜注意的是,老僧指尖沾染的茶渍中,竟隐隐透着一丝不祥的火气。

诸位请让开些。宁瑜示意众人退后,随即取出一张清心符,轻轻贴在老僧眉心。符箓触及皮肤的瞬间,竟泛起淡淡的红光。

这是...茶障?宁瑜微微蹙眉。

李清风急忙问道:公子,什么是茶障?

宁瑜凝声道:茶道通禅,若是执念过深,或是沾染了不净之念,便可能产生茶障。轻则损耗心神,重则迷失茶道。看禅师的情况,恐怕是长期接触了某种不祥的茶品。

这时,无尘禅师悠悠转醒,见到众人,虚弱地叹道:老衲无用,又劳诸位费心了。

宁瑜温声道:禅师可是在参悟什么茶道至理?

无尘禅师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异:公子如何得知?

宁瑜指向茶案上摊开的一卷古籍:此卷茶气异常,隐隐有火气流转,想必就是根源所在。

无尘禅师长叹一声,在弟子搀扶下坐起:公子慧眼。此卷乃是我寺祖传的《茶禅一味录》,据说记载着古代茶道的真谛。可惜年深日久,奥义难明。老衲本想将其参透,谁知每每研读,便觉心神焦灼,仿佛有股力量在阻止我...

宁瑜细观那古籍,但见纸质古旧,墨迹斑驳,确实年代久远。然而在那些深奥的文字和图案间,他感知到一股极其古老的意志在流动,那并非邪气,却带着某种警示与考验。

可否让在下一观?宁瑜问道。

无尘禅师点头应允。宁瑜小心展开古籍,指尖轻触墨迹,闭目感应。片刻后,他睁眼道:此卷中蕴含的,是古代茶人对纯正茶道的执念。这些文字本身并无恶意,却因承载了太过纯粹的意念,形成了独特的茶灵。心性不纯者贸然接触,难免被其反噬。

李清风急道:那该如何是好?总不能任由这古籍蒙尘啊!

宁瑜沉思片刻,忽然问道:无尘禅师,您参悟此卷时,用的是何种茶叶?

无尘禅师指向茶罐中的茶叶:这是天心岩特产的大红袍,据说与此卷同出一源。

宁瑜仔细观察那茶叶,只见条索紧结,色泽乌润,确实是上等岩茶。然而...

茶虽好,却多了些东西。宁瑜轻声道,敢问禅师,近来武夷府制茶可有什么变故?

无尘禅师与弟子们相视一眼,都露出诧异之色。李清风答道:公子真是料事如神。说来也怪,这半年来,城中各茶坊所制的茶,虽然外形、香气都与往常无异,可茶道大家们品起来,总觉得多了些火气。

另一弟子补充道:最奇怪的是天心岩上的那株千年茶王树,据说近来都不发新芽了。

宁瑜眼中闪过明悟之色:原来如此。茶道失和,茶灵不显,茶品自然失了真味。要解此局,恐怕得往天心岩走一遭了。

中阙:岩骨花香

天心岩位于武夷山深处,是武夷岩茶的发源地。传说这里的岩石受天地灵气滋养,所产茶叶独具岩骨花香之韵。

宁瑜与无尘禅师、李清风等人来到天心岩下,但见奇峰耸立,云雾缭绕,岩壁上刻着历代茶人留下的题咏。然而本该是灵气充沛的圣地,此刻却笼罩在一片燥热之气中。

半年前开始,茶王树就停止生长了。守山的老茶农叹道,以往这时候,茶王树早已新芽满枝,现在却...唉!

宁瑜仔细观察茶王树,发现这株千年古茶树虽然枝叶茂盛,但新芽确实稀少。更让他注意的是,茶树周围弥漫着一股与古籍中相似的燥火之气,只是更加浓烈。

茶王树不是不生长,而是灵气受阻。宁瑜断言,武夷府的茶道流转出了问题,连带着茶王的灵气也被阻滞。

无尘禅师忧心道:这可如何是好?茶王树可是我们武夷茶道的根本啊!

宁瑜在茶王树下缓步踱行,忽然驻足在一块石碑前。碑上刻着古代茶人陆羽的《茶经》摘录,其中有一句话引起了他的注意: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无尘禅师,您可知道古代制茶,除了工艺、火候外,还有什么特别的讲究?

无尘禅师沉思片刻,忽然眼睛一亮:公子这一问,倒是提醒了老衲。祖辈相传,古代制茶讲究天地人合——采天地灵气,融制茶人心。要在特定的时辰,怀着特定的心境,还要...还要以茶人之魂与茶叶相通。

正是如此。宁瑜点头,现代制茶只重技艺,却忘了与茶灵沟通的心法。久而久之,茶道自然失和。

他转向众人:要重振茶道,唤醒茶王,必须按照古法,重新制作一批能够贯通天地灵气的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