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砧”号的引擎刚预热完毕,乔治正准备输入“灰色枢纽”的跃迁坐标,雷诺突然按住了他的手——驾驶舱内的公共频道里,凯伦发来一条紧急加密信息,文字简短却足以推翻之前的计划:【灰色枢纽近期有追猎者眼线活动,勿往,建议前往未登记小行星带,利用碎石屏蔽信号】。
乔治的金属义肢猛地攥紧,指节发出“咯吱”声:“这群杂碎怎么无处不在?连中立空间站都有他们的人!”他盯着星图上“灰色枢纽”的标注,语气里满是不甘——那里不仅能处理数据,还能补充他心心念念的稀有零件,现在却只能放弃。
雷诺调出凯伦附带的未登记星域地图,指尖划过一片密集的红色区域——那是联邦星图上的“空白地带”,标注着“未探测小行星带,无登记航线,碎石密度极高”。“这里是唯一的选择,”他的声音带着无奈,却异常坚定,“没有任何飞船会主动靠近,碎石能屏蔽90%的传感器信号,追猎者就算猜到我们的方向,也很难在里面找到我们。”
星璃的额间晶体轻轻闪烁,她闭上眼,感知顺着地图延伸向那片小行星带:“那里的空间能量很稳定,没有冷雾残留,也没有追猎者的能量痕迹。碎石之间的缝隙足够飞船穿行,还有几处天然洞穴,能作为临时停靠点,适合隐藏。”她睁开眼时,眼神里带着一丝迫切,“而且……我能感知到洞穴内有微弱的地热能量,可以维持飞船的基础供电,不用启动主引擎,进一步降低被发现的风险。”
“只能这样了。”乔治叹了口气,删掉“灰色枢纽”的坐标,重新输入未登记小行星带的大致方位,“老子这辈子最讨厌的就是躲躲藏藏,可现在为了安全,也只能认了。”他从工具箱里翻出一块旧传感器,改装成“碎石预警器”,“这玩意能提前10秒检测到高速碎石,总比在里面瞎闯强,别到时候没被追猎者找到,先被碎石砸成太空垃圾。”
三人快速调整计划:放弃“灰色枢纽”,转向未登记小行星带;将备份数据存入加密硬盘,与飞船主控系统物理隔离,避免信号泄露;用乔治的隐形涂料覆盖两船的关键金属部件,尤其是“老兵”号的导航舱和“铁砧”号的引擎舱,进一步降低能量信号。
准备工作持续了1小时,当“铁砧”号和“老兵”号同时驶离汇合点时,小行星带的晨光已渐渐黯淡,取而代之的是深空中的漆黑与寂静。乔治将“铁砧”号调整为“领航模式”,走在前方清理碎石;雷诺驾驶“老兵”号紧随其后,星璃则全程保持感知,实时预警潜在的能量异常。
“左前方5公里,有一组高速碎石群,速度0.4马赫,直径最大3米!”星璃的声音突然在公共频道响起,她的额间晶体蓝光骤亮,手指指向屏幕上的盲区,“避开它们需要向右偏转1.2度,注意避开右侧的陨石碎片,那里有能量反射,可能会暴露信号。”
乔治立刻调整航向,“铁砧”号的推进器喷出短促的蓝光,船体灵活地绕过碎石群。他看着屏幕上擦过船尾的碎石,心里泛起一丝后怕:“这鬼地方的碎石比之前的流星带还密集,老子的‘铁砧’号要是再挨一下,备用引擎就真的要报废了。”他想起之前在“星辰漫游者”号遭遇的冷雾,又想起追猎者的能量炮,那些险些团灭的画面在脑海中闪过,让他更加迫切地想要抵达隐匿点。
雷诺的“老兵”号紧紧跟在后面,导航屏幕上的信号强度始终维持在“极低”水平——这是他们想要的效果,却也让航行变得更加艰难。每当遇到碎石密集区,星璃的感知就成了唯一的“指南针”,她总能精准地找到最狭窄却最安全的通道,像在为他们开辟一条隐藏的“星路”。
“还有30公里就到目标区域了。”星璃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依旧保持着专注,“前面有一块直径约100公里的大型陨石,陨石表面有一个天然洞穴,足够容纳两艘飞船,洞穴内的地热能量也最稳定。”
乔治的眼睛一亮,金属义肢加快了操控速度:“终于要到了!老子的腰都快被颠簸断了!”他调出大型陨石的扫描图像,果然看到一个宽约50米的洞口,边缘相对平整,没有尖锐的碎石,“这地方简直是为隐藏量身定做的,就算追猎者的战舰开进来,也得在碎石里绕半天,等它们找到这里,我们早就修完船跑路了!”
飞船逐渐靠近大型陨石,星璃的感知突然变得格外敏锐:“洞穴内没有任何生物信号,也没有机械残留,是安全的。但洞口有一道微弱的能量屏障,应该是天然形成的,能进一步屏蔽内部信号,我们需要调整飞船姿态,从屏障最薄弱的左侧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