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刘大山和孙巧云却对视一眼,默契地摇了摇头。
孙巧云语气温和却坚定:“爹,娘,饭我们就不吃了。家里门还坏着呢,得赶紧回去收拾利索,不然晚上睡觉都不踏实。”
刘大山也附和道:“是啊,叔。等过几天我们再来看您二老。”
姥爷姥姥挽留了半天,见他们态度坚决,知道挽留不住,脸上都露出了些许遗憾,但也没再强求。
就在准备动身离开的时候,刘文宇走上前,从怀里掏出那个用干净布帕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小包,郑重地递到姥爷孙明远手中。
“姥爷,这个您收好。”
孙明远有些疑惑地接过,入手感觉颇有分量,打开布帕一看,里面赫然是一株品相极佳、根须完整、形态酷似人形的老山参!
那参体饱满,芦碗密集,须根清晰如缕,一看便知是有些年头的好东西。
老爷子顿时愣住了,连旁边的姥姥和孙巧云、刘大山都围了过来,脸上写满了惊讶。
“三娃子,这……这是野山参?你从哪儿弄来的?这太金贵了!我们不能要!”
姥爷反应过来,连忙就要推辞。这年头,这样的野山参可是能救命的宝贝,价值不菲。
“姥爷,您听我说,”刘文宇早有准备,语气诚恳。
“这是我前些日子上山,运气好碰到的。我年轻力壮的,用不上这个。您和姥姥年纪大了,留着傍身,我们做小辈的也能放心些。”
他顿了顿,又详细地交代道:“这东西您找个阴凉干燥的地方收好,别受潮。平时不用动它。”
“要是万一觉得心里发慌、气短没劲儿,或者感觉特别累的时候,就用剪刀剪下一小根最细的参须,含在嘴里,慢慢嚼着,能提提气,顶大用呢。千万别自己乱炖乱吃,这玩意儿劲儿大。”
姥姥看着那株山参,又看看外孙认真的模样,眼眶有些湿润:“你这孩子……真是有心了……”
孙明远看着外孙真诚而坚定的眼神,知道再推辞反而伤了孩子的心。
他重重地叹了口气,不再说什么,只是小心翼翼地将山参重新包好,紧紧攥在手里,那微微颤抖的手显示着他内心的不平静。
一家三口在姥爷姥姥依依不舍的目光中,离开了怀柔大队。
回到沃土大队家里,刘大山立刻找来工具和木料,开始叮叮当当地修理院门。孙巧云也忙着收拾家务,准备自家的午饭。
刘文宇抬头看了看天色,还早。心中挂念着城里的情况,便对父母说道:“爹,娘,我去城里一趟。”
“嗯,去吧,忙你自己的事。”刘大山头也不抬地应了一声,手里榔头敲得梆梆响,专注地修理着门轴。
刘文宇不再耽搁,骑上自行车,再次踏上了通往四九城的土路。
今天去城里一方面要去冯建业那里露个面,维系好这条重要的人脉;另一方面,想看看能不能再走走冯建业的关系,给大姐在城里弄个工作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