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的灯火彻夜未明。关于“收割者联盟”及其公海据点的情报,如同投入静湖的巨石,在国际特定渠道内引发了轩然大波。在高层斡旋与利益交换下,一个由多国特殊部门精英组成的临时联合行动小组迅速成立,旨在查明并摧毁那个位于公海的威胁。
华夏方面,自然由经验最丰富、且与“收割者联盟”多次交手的莫非团队作为核心代表。除了莫非、林涵玥、“山魈”、“藤猿”和苏晚晴这几位老搭档外,队伍里还加入了两位新面孔——一位是来自总部的尖端装备专家,代号“工匠”;另一位则是精通多国语言与国际法的外事专员,代号“信鸽”。
出征前夜,基地特意加餐,算是为众人践行。食堂里难得有了些轻松的气氛。
“藤猿”看着餐盘里格外丰盛的菜肴,搓着手,对“百灵”挤眉弄眼:“哎,‘百灵’,你看这大虾,像不像咱们在月牙礁干掉的那些‘海鲜’?”
“百灵”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吃饭都堵不住你的嘴!再说,信不信我把你那份也吃了?”话虽如此,她还是下意识地把盛着虾的盘子往他那边推了推。
“工匠”是个沉默寡言的中年人,正小心翼翼地检查着分配给每个人的新式装备——带有能量感应功能的战术目镜、可短暂屏蔽精神干扰的颈环、以及根据南疆采集器逆向工程改进的小型能量干扰器。他对着灯光调整目镜焦距的样子,专注得像是在雕琢艺术品。
“信鸽”则在一旁,用流利的英语、俄语和一位来自北国的壮汉特工(代号“灰熊”)低声交流着行动细节和国际海域的法律边界问题,确保行动在程序上无懈可击。
林涵玥细心地为每个人的急救包里补充了特制的“清心丹”和“止血生肌膏”,这些都是她结合“青囊之心”的理念和现代药学改良的,效果远超普通药剂。她走到莫非身边,默默地将一个绣着平安结的香囊塞进他的作战服口袋。
“一定要小心。”她低声说,眼中是化不开的担忧。这一次,他们要面对的是未知的公海和更强大的敌人。
莫非握住她的手,感受着她掌心的微凉和坚定,轻轻点头:“为了能回来吃你做的桂花糕,我也会的。”这难得的、带着一丝笨拙的调侃,让林涵玥的脸颊微微泛红,却也冲淡了些许离愁。
巨大的运输机将联合行动小组投送至一艘在指定海域待命的、经过特殊改装的远洋科考船——“探索者号”上。碧蓝无垠的大海在阳光下闪烁着碎金般的光芒,海风带着咸腥的自由气息,但所有人都知道,这片宁静之下暗藏杀机。
甲板上,来自不同国家、肤色各异的特工们相互打量着,气氛微妙而紧张。有毛子般壮硕的“灰熊”,有神情冷峻如鹰隼的日耳曼狙击手“猎鹰”,有身形娇小却眼神锐利的东南亚丛林战专家“竹叶青”……
作为团队中唯一能与那股诡异能量直接对抗的核心,莫非自然成为了焦点。不少人投来好奇、审视,甚至略带怀疑的目光。
“看来这次‘相亲’大会,不太友好啊。”“藤猿”凑到莫非身边,压低声音,用胳膊肘碰了碰他,“莫医生,压力大不大?”
莫非神色平静,目光扫过海平面:“压力一直都有。重要的是,我们为何而战。”
很快,第一次联合简报会在船舱会议室举行。主持会议的是此次行动的总指挥,一位气质干练、不怒自威的华裔军官,陈上校。
苏晚晴将她对“普罗米修斯生命科技”和公海坐标的信号分析投放在大屏幕上。“目标区域位于国际航道边缘,海底地形复杂,有一个巨大的海岭隆起。我们的目标,很可能就隐藏在海岭内部或利用其作为掩护。卫星和远程探测受到强烈干扰,无法获取清晰影像。”
“探索者号”搭载的深海探测器传回了模糊的扫描图像——海岭深处,确实存在一个规模庞大的、非自然的金属结构体,其能量反应与南疆采集器同源,但强度高出百倍不止!
“这不像是一个简单的采集站,”“工匠”推了推眼镜,指着结构图上的几个能量汇聚点,“更像是一个……能量中转或放大枢纽。他们在把从全球各地掠夺来的能量,在这里进行提纯、整合,然后输送到某个最终目的地!”
这个推测让所有人心头一紧。掠夺全球能量,只为了输送到一个地方?那里究竟隐藏着什么?
行动方案迅速制定:由莫非、“山魈”、“灰熊”、“竹叶青”以及两名精通水下作战的特工组成第一突击队,乘坐特制的深潜器,潜入海岭,进行抵近侦察,并视情况安装爆破装置。其余人在船上策应。
深潜器如同黑色的水滴,无声地滑入幽暗的深海。外部照明打开,只能照亮前方有限的范围,四周是永恒的黑暗和巨大的水压。各种奇形怪状的深海生物被灯光惊扰,匆匆游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