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梦想书房”揭牌当天,乡村小学的孩子们穿着整齐的校服,兴奋地冲进书房。书架上整齐排列的图书、舒适的阅读座椅、充满童趣的非遗装饰,让孩子们目不暇接。陈曦带着孩子们开展了第一场阅读分享会,苏医生教大家“健康阅读小技巧”,林砚舟现场教孩子们制作竹编书签,沈亦舟则用相机记录下孩子们阅读时的专注与笑容。“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书房,以后我要每天都来这里看书!”一位小女孩抱着刚借来的图书,开心地说道。
看着孩子们沉浸在阅读的世界里,四人心中满是满足。“打造一间书房,或许不能改变所有,但能为孩子们点亮一盏阅读的灯,这就足够了。”陈曦说道。未来,他们计划在更多乡村学校复制“微光梦想书房”模式,让更多乡村儿童拥有舒适的阅读环境,在书籍与非遗文化的滋养中成长。
清单第四站:公益主题旅行,在行走中传递温暖
沈亦舟的人生清单里,藏着一次“公益主题旅行”的心愿——沿着基金会公益项目的足迹,开展一场“边走边公益”的旅行,在欣赏风景的同时,回访帮扶对象、收集励志故事,为公益之路增添更多温暖记忆。
四人的公益旅行路线覆盖浙江竹编之乡、内蒙古敬老院、云南漆艺工坊等八个基金会重点帮扶地区。每到一处,他们都带着简单的行囊与公益物资,深入乡村、社区,与帮扶对象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成长与变化。
在浙江竹编之乡,他们回访了留守少年陈浩。如今的陈浩已是一名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回家乡教孩子们竹编,还成立了“少年竹编社”。“沈老师,当年你教我拍视频宣传竹编,现在我已经能独立运营账号,帮家乡卖出更多竹编产品了!”陈浩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短视频账号,粉丝量已突破10万。四人跟着陈浩走进竹编工坊,与孩子们一起编织竹编作品,还帮忙策划了“竹编公益直播”,一场直播就卖出了500余件竹编产品。
在内蒙古敬老院,他们带着健康公益包,为老人们做体检、教康复操。78岁的张大爷拉着苏医生的手,笑着说:“苏医生,我现在每天都按你教的方法锻炼,血压一直很稳定,还能帮敬老院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呢!”四人陪着老人们聊天、下棋,沈亦舟用相机记录下老人们的笑脸,陈曦则为敬老院捐赠了一批适合老年人阅读的健康书籍与非遗手工艺品,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更丰富。
在云南漆艺工坊,他们与非遗传承人一起制作漆艺健康产品,探讨漆艺传承的新路径。“以前我们的漆艺作品主要是摆件,现在跟着你们的思路,开发了漆艺按摩板、护眼盒,销量好了很多。”传承人李师傅说道。林砚舟现场指导李师傅优化产品设计,陈曦则帮忙对接合作企业,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这场公益主题旅行,没有走马观花的打卡,只有深度的陪伴与切实的帮扶。四人在行走中,不仅回访了老朋友,还结识了许多新的公益伙伴,收集了数十个最新的励志故事,为《微光汇聚》续集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这场旅行让我们明白,公益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在行走中发现需求、解决问题,让温暖持续传递。”沈亦舟说道。
清单收尾:情谊不散,公益不止
当“人生清单”的最后一项任务完成,四人坐在云南漆艺工坊的小院里,看着漫天星空,心中满是感慨与温暖。五年前,他们因公益结缘,如今不仅完成了主线任务,更实现了彼此的人生心愿,这份情谊在共同奋斗中愈发深厚。
“还记得五年前,我们第一次见面,为了非遗公益项目的方案争论不休,没想到现在能一起完成这么多事。”陈曦说道,眼中满是不舍与珍惜。苏医生笑着回应:“是啊,从最初的身体亮红灯,到现在的健康同行;从最初的四人小队,到现在的公益平台,我们一起成长、一起蜕变,这段经历一辈子都忘不了。”
林砚舟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情谊纪念册”,里面收录了五年间的合影、公益故事、手写感悟,还有这次“人生清单”的精彩瞬间。“这本纪念册,是我们友谊的见证,也是公益之路的缩影。”他说道,四人在纪念册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约定无论未来如何,都要坚守公益初心,常伴左右。
沈亦舟则提议:“主线任务虽然接近尾声,但我们的公益之路还很长。以后每年,我们都要一起完成一件公益小事,一起更新‘人生清单’,让情谊不散,公益不止。”这个提议得到了三人的一致赞同,四人击掌为誓,让星空见证这份温暖的约定。
与忠犬们完成“人生清单”的过程,是主线任务最温暖的收尾。它没有轰轰烈烈的成就,却满是生活的温度、情谊的厚度与公益的深度。四位核心成员在共同完成清单的过程中,不仅回望了初心、凝聚了匠心、传递了温暖,更坚定了未来的方向——公益不是一时的任务,而是一辈子的事业;情谊不是短暂的陪伴,而是长久的羁绊。
当系统提示“主线任务圆满完成”的那一刻,四人没有欢呼雀跃,只有相视一笑的默契与心中的笃定。他们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未来,他们将带着这份情谊与初心,继续以“绿韵微光”为载体,让非遗之美永续流传,让公益之光照亮更多角落,让每一束微光都能汇聚成河,温暖更多人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