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线任务接近尾声的系统提示,让“忠犬联盟”四位核心成员在感慨之余,萌生了一个温暖的想法——列出各自藏在心底的“人生清单”,以公益为底色,四人结伴逐一完成。这份清单没有惊天动地的目标,却满是对生活的热爱、对彼此的陪伴与对公益的延续:一起重走公益初心之路、合作创作一件非遗传世作品、为乡村儿童打造“梦想书房”、完成一次公益主题旅行。与忠犬们并肩完成清单的过程,成为主线任务最温暖的收尾,也让五年的公益情谊沉淀为一辈子的羁绊。
清单第一站:重走初心之路,回望来时温暖
四人的“人生清单”首项,是重走五年前公益起步的初心之路——四川羌寨。那里是他们第一次携手开展非遗公益课堂的地方,也是“让非遗活下去”的初心萌芽之地。
再次踏上羌寨的石板路,熟悉的碉楼、悠扬的羌笛、绣着羊角花纹的羌绣服饰,瞬间唤醒了五年前的记忆。“还记得第一次来,我们扛着非遗材料包走了三小时山路,累得满头大汗,却被孩子们期待的眼神治愈了。”沈亦舟指着路边的老槐树说道,五年前他们就是在这棵树下,给孩子们上了第一堂羌绣体验课。
此次重走,他们不仅带着最新的非遗教材与健康公益包,更带着“回访成长”的心愿。当年的留守儿童卓玛,如今已是羌绣非遗传承人,她带着自己的徒弟们,在村口迎接四人的到来。“陈曦姐姐、林老师,谢谢你们当年的鼓励,我现在能教更多人羌绣了!”卓玛激动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眼中满是自信。四人跟着卓玛走进新建成的羌绣工坊,看着墙上挂满的青少年羌绣作品,心中满是欣慰。
在羌寨小学,他们与孩子们一起上了一堂特殊的“初心课”。陈曦分享了基金会成立之初的艰难:“当年我们只有四个人、几千元资金,却想做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但孩子们的热爱给了我们坚持的勇气。”苏医生带着孩子们做非遗健身操,林砚舟教大家编织“初心书签”,沈亦舟则用相机记录下一张张笑脸。临走时,四人与孩子们约定:“每年都来看看你们,见证你们的成长与羌绣的传承。”
重走初心之路,没有繁琐的流程,只有纯粹的陪伴与回望。看着羌寨的变化、孩子们的成长、非遗的延续,四人更加明白:公益的初心不是一时的热血,而是长久的坚守与陪伴。“这条路我们走了五年,未来还要一直走下去。”陈曦说道,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清单第二站:共创非遗传世品,凝聚匠心与情谊
林砚舟的人生清单里,藏着一个“与伙伴们共创一件非遗传世作品”的心愿。四位核心成员各有专长,陈曦擅长统筹设计,苏医生懂健康养生,沈亦舟熟悉市场需求,林砚舟则是非遗匠人,四人决定合作打造一件“健康非遗”主题传世品——竹编羌绣合璧的“微光屏风”。
屏风的创作过程,充满了默契与碰撞。林砚舟负责竹编框架的设计与制作,选用三年生的楠竹,经过泡、晒、劈、磨等多道工序,编织出疏密有致的竹编纹理,寓意“微光汇聚”;陈曦结合非遗文化与公益故事,在屏风上设计了四大主题图案:羌寨晨曦、竹乡童趣、乡村义诊、公益同行,每一幅图案都承载着五年的公益记忆;苏医生则在图案中融入健康元素,如将颈椎康复动作、护眼绿植等巧妙设计进花纹中,让屏风兼具美观与健康寓意;沈亦舟负责收集志愿者与受助群体的手写祝福,将这些温暖的文字用微雕工艺刻在竹编纹理中,让屏风成为“有故事的作品”。
创作过程中,四人常常在非遗工坊加班到深夜。林砚舟教大家劈竹丝、编花纹,陈曦为图案细节反复打磨,苏医生耐心调整健康元素的呈现方式,沈亦舟则忙着整理收集来的祝福。“以前都是各自专注自己的领域,没想到合作创作这么有意义。”苏医生看着手中略显笨拙的竹编半成品,笑着说道。沈亦舟则调侃:“林老师的要求也太高了,一根竹丝编歪了都要拆了重编,不愧是匠人。”
历经三个月的打磨,“微光屏风”终于完成。屏风高两米,宽三米,竹编框架温润坚韧,羌绣图案色彩明艳,微雕的祝福文字若隐若现,兼具非遗韵味、健康理念与公益温度。四人站在屏风前,合影留念,林砚舟感慨道:“这件作品不是我一个人的,是我们四人的匠心与情谊的结晶,更是五年公益之路的见证。”未来,这件屏风将捐赠给公益博物馆,让更多人透过它,感受非遗的魅力与公益的温暖。
清单第三站:打造“梦想书房”,点亮乡村阅读梦
陈曦的人生清单里,一直有一个“为乡村儿童打造一间充满非遗韵味的梦想书房”的心愿。在重走初心之路时,她发现部分乡村学校的图书资源依然匮乏,孩子们缺乏舒适的阅读环境,于是四人决定携手,在贵州乡村小学打造一间“微光梦想书房”。
为了让书房贴合乡村儿童的需求,四人做了充分的准备:沈亦舟负责实地考察,测量场地、了解孩子们的阅读喜好;陈曦统筹规划,制定书房的设计方案与图书采购清单;苏医生结合儿童健康需求,挑选适合的桌椅、护眼台灯,设计“健康阅读角”;林砚舟则带领志愿者,用竹编、羌绣等非遗手艺装饰书房,让书房充满文化韵味。
图书采购环节,四人特意挑选了适合乡村儿童的书籍:非遗文化类图书帮助孩子们了解家乡文化,科普健康类图书传递实用知识,励志故事类图书激励孩子们追梦,同时加入了1000册《微光汇聚》,让公益故事陪伴孩子们成长。林砚舟还带领志愿者,用竹编手艺制作书架、书签、阅读灯,用羌绣装饰窗帘、坐垫,让书房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非遗元素。“我们希望孩子们在阅读的同时,能感受到家乡文化的魅力,从小树立文化自信。”林砚舟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