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海王系统:重生后男神皆忠犬 > 第427章 志愿者行动:遍布各地的温暖

第427章 志愿者行动:遍布各地的温暖(2 / 2)

综合服务类志愿者是公益项目的“万能助手”,他们在各个志愿服务现场,负责物资整理、活动执行、沟通协调等工作,用细心与耐心保障各项公益项目顺利开展。

在“非遗进校园”项目中,综合服务类志愿者提前整理非遗材料包,将竹丝、绣线、剪刀、胶水等物资分类打包,确保每个孩子都能领到齐全的工具。活动现场,他们协助非遗传承类志愿者维持课堂秩序、分发材料、指导孩子使用工具,还负责拍摄活动照片、记录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这些材料包整理起来很繁琐,要确保每个环节都不出错,这样才能让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志愿者刘婷说道,她连续服务了10所乡村学校,整理了2000余套非遗材料包,从未出现过物资短缺或分发错误的情况。

在乡村健康科普活动中,综合服务类志愿者提前联系村委会,布置活动场地,张贴健康海报、摆放宣传展板;活动现场,他们引导村民有序排队、登记信息,为老人提供饮用水、搀扶行动不便的老人;活动结束后,他们整理活动物资、汇总参与人数,撰写活动总结。“乡村的公益活动需要考虑很多细节,比如场地是否平坦、是否有遮阳棚、是否方便老人进出,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让村民们能安心参与活动。”志愿者张强说道。

此外,综合服务类志愿者还负责志愿者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他们建立了区域志愿者微信群,及时发布志愿服务信息、分享服务经验、解决遇到的问题;定期组织志愿者交流活动,让不同岗位的志愿者互相学习、增进了解。在一次“非遗+医疗”联合公益活动中,综合服务类志愿者协调非遗传承类志愿者与医疗健康类志愿者,开展了“非遗养生体验课”,让老人在学习简单非遗手艺的同时,了解健康养生知识,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温暖瞬间:那些藏在细节里的感动

志愿者们的行动,不仅带来了专业的服务,更留下了许多温暖人心的瞬间。这些瞬间藏在一句问候、一次搀扶、一个笑容里,成为公益路上最珍贵的回忆。

在甘肃定西的乡村学校,非遗传承类志愿者小王发现,10岁的女孩莉莉总是独自坐在角落,不愿意参与竹编课程。经过了解,小王得知莉莉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性格比较内向。小王每天都特意坐在莉莉身边,耐心地教她编织,还和她聊学校的趣事、家乡的风景。慢慢地,莉莉开始主动提问,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课程结束时,莉莉送给小王一个自己编织的竹编小兔子:“王老师,谢谢你陪我,这个小兔子送给你。”小王接过小兔子,眼眶湿润了:“这是我收到过最珍贵的礼物,也让我明白,志愿服务不仅是教手艺,更是陪伴与关爱。”

在湖南湘西的敬老院,医疗健康类志愿者小陈为90岁的陈奶奶测量血压时,发现陈奶奶的血压偏高,且情绪有些低落。小陈耐心地安慰陈奶奶:“奶奶,您的血压只是稍微偏高,只要按时吃药、注意饮食,一定能控制好。”她还陪陈奶奶聊起了家常,听陈奶奶讲述年轻时的故事。临走时,陈奶奶紧紧握着小陈的手:“孩子,谢谢你听我说话,我好久没有这么开心了。”之后,小陈每次去敬老院,都会特意看望陈奶奶,陪她聊天、测量血压,两人成了亲密的“祖孙俩”。

在江苏苏州的非遗工坊,宣传推广类志愿者小周为了拍摄竹编传承人的故事,连续一周住在工坊附近的乡村。每天清晨,他跟着传承人一起上山砍竹、劈丝,下午则记录传承人的编织过程,晚上整理拍摄素材、撰写文案。传承人张大师感慨道:“这些志愿者真的很用心,为了拍好一个镜头,反复拍摄几十遍;为了了解竹编工艺,跟着我们一起干活,这种精神太让人感动了。”

行动成效:公益之花遍地绽放

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换来了丰硕的成果。短短半年时间,“绿韵非遗公益基金会”的公益项目覆盖范围大幅扩大:“非遗进校园”项目新增覆盖40所乡村学校,惠及学生8000余名;乡村健康科普讲座开展120场,受益村民余人;医疗设备使用指导覆盖300家公益机构,设备使用率提升至95%;基金会官方新媒体账号粉丝增长5万人,累计阅读量突破2亿次,吸引了1000余名新捐赠人、500余名新志愿者加入公益事业。

非遗传承方面,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爱上了传统手艺,100余名乡村少年成为“少年非遗传承人”,他们的作品在各类非遗展中亮相;非遗衍生产品的种类不断丰富,销售额突破500万元,为基金会注入了更多公益资金,也带动了非遗传承人的收入增长。

医疗健康方面,乡村老人的健康意识显着提升,80%的受助老人能独立使用医疗辅助设备,慢病控制率提升了40%;敬老院的老人们得到了更多的陪伴与关爱,精神状态明显改善。

社会影响方面,志愿者们的行动引发了广泛关注,多家媒体报道了他们的公益故事,“绿韵非遗公益基金会”的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社会组织表示愿意参与公益项目,形成了“人人公益、全民向善”的良好氛围。

“志愿者们的行动,让公益变得更有温度、更有力量。”陈曦在志愿者行动总结会上说道,“他们用专业的服务、真挚的情感,为非遗传承与乡村公益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让我们看到了公益的无限可能。”

苏医生、林砚舟、沈亦舟也纷纷表示,志愿者们是基金会最宝贵的财富,他们的付出与坚守,让公益之花在全国各地绽放。未来,基金会将继续为志愿者们提供支持与保障,让他们在公益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志愿者们的行动还在继续,他们如同点点星火,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公益暖流,在非遗传承与乡村公益的道路上默默耕耘、发光发热。从城市到乡村,从课堂到工坊,从敬老院到公益展厅,每一个志愿服务的身影,都在书写着温暖与感动;每一次真诚的付出,都在为这个世界增添一份美好。相信在志愿者们的努力下,非遗文化将代代相传,乡村生活将越来越好,公益之光将照亮更多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