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把盒子打开,里面是昨天散架的飞船零件。他拿起一块断裂的纤维板,轻轻一掰,咔的一声,断口整齐。
“还是脆。”他说,“但问题不在它太烂,而在我们没用对办法。”
苏珊抬头看了眼桌上的新图纸,纸角已经被她揉得发毛。她没说话,只是把笔放在铁丝旁边。那根铁丝是卡尔昨晚磨细的,比之前细了一圈,弯成小三角,能卡进接缝里。
娜娜站在信息屏前,光学模块一闪,桌面投影出一个简单的结构图。三根横梁交叉,节点用红点标出。
“这是资料库里最基础的稳定模型。”她说,“适用于低强度材料组合。”
“听着像小学生搭积木。”陈浩笑了笑,“正好,咱们本来也没想造航天飞机。”
卡尔拧开树脂液的小罐,气味有点冲。他皱了下鼻子,“维修组的人问我拿这个干啥,我说做手工,他盯着我看了五秒,然后说‘你最近是不是睡得不好’。”
“人家判断没错。”陈浩接过罐子,倒了一点在试纸上,“反正我们也不是靠专业吃饭的。”
他用手指蘸了点液体,涂在纤维板边缘。这回不是随便抹,而是顺着纹路拉过去,像刷墙那样均匀。
“先粘,再卡,最后缠。”他说,“三道工序,谁都能学。”
苏珊拿起一片新裁的板子,对准图纸上的位置。她把铁丝弯好的三角支架放上去,用夹子固定,然后慢慢压下去。树脂液渗进缝隙,发出轻微的滋声。
“别急着动。”娜娜提醒,“完全固化需要三十分钟。”
“我知道。”苏珊松开手,“我只是想看看能不能稳住。”
他们等了十分钟,陈浩伸手轻轻推了一下模型一角。它晃了晃,没散。
“活了?”他说。
“还没死而已。”苏珊低头检查接口,“至少现在不是一碰就崩。”
卡尔蹲在地上,手里拿着另一个小框架。他已经做了三个,每个都用了不同的铁丝排列方式。他把最结实的那个摆到中间,“这个最不容易歪,就是看起来丑了点。”
“又不是选美。”陈浩把那个框架放进主结构里,“能扛住就行。”
他们重新开始组装整艘飞船。这次没人急着拼完,每一步都慢下来。苏珊负责节点设计,卡尔调骨架,陈浩处理粘合,娜娜在一旁计时,并记录每次操作的时间和反应情况。
到了下午,第一件完整模型终于立在桌上。
它不漂亮。表面有胶水痕迹,边角歪斜,铁丝露在外面像刺一样。但它站住了。
陈浩双手把它抬起来,举到半空,然后轻轻晃了两下。
没掉零件。
他笑了,直接坐在地上,“成了?”
“至少能拿起来了。”苏珊走过来看了看,“明天可以试试让孩子上手。”
“前提是有人来。”卡尔说。
“不来就算了。”陈浩把模型放回桌面,“但我们得一直在。”
娜娜忽然开口:“b区消息已读。”
所有人都停了一下。
“什么时候?”陈浩问。
“十三分钟前。停留时间四十七秒,为近期最长记录。”
“比上次那封正式通知长了快十倍。”卡尔站起身,“他们至少看了。”
“看和回是两回事。”苏珊说。
“可看就是开头。”陈浩抓起笔,在一张废纸上写,“你说要是再发一条,语气更傻一点,会不会有人忍不住冒个头?”
“你想怎么写?”娜娜问。
“就说:‘我们这边又搞砸了一个,这次用了胶水和铁丝,看起来像怪物,但至少没散。你要不要也来试?’”
“再加上一句。”苏珊接过笔,“‘你们那边有没有人修过东西但从不说的?我们可以帮他记下来。’”
卡尔点头,“就这么发。别搞得像开会,就当聊天。”
娜娜把消息编辑好,传到公共频道,标注为“非紧急事务·可随时回复”。
做完这些,她回到桌边,看着那艘歪歪扭扭的飞船。
“这是第一个能被带走的作品。”她说。
“说不定也是最后一个。”陈浩躺倒在椅子上,腿翘在桌沿,“不过无所谓,反正我们本来也没指望一次成功。”
没人接话。
外面天色暗了一些,通风口吹进来的风变凉了。桌上的模型影子被拉得很长,斜着盖在墙上那张“星痕计划”的公告牌上。
第二天早上,工坊门刚打开,陈浩就看见桌面上多了点东西。
不是留言条,也不是新工具。
是一小段烧黑的铜管,摆在正中央,
纸片上写着:“老李换下来的水管,他说用了八年,不想提。”
陈浩拿起铜管,沉甸甸的,表面有刮痕,像是被什么东西蹭过很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