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安东尼奥马刺和迈阿密热火的总决赛打满了七场,最终,蒂姆·邓肯和他的马刺队在抢七大战中,凭借着一贯的稳定和更深厚的阵容底蕴,凿沉了热火,捧起了奥布莱恩杯。
李特是在家里的家庭影院看完抢七的。当终场哨响,邓肯与波波维奇紧紧拥抱,而另一边,德怀恩·韦德叉着腰,站在喧嚣的球场中央,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眼神里全是不甘和茫然。
李特拿起手机,找到韦德的号码,手指在键盘上停顿了一会儿,删删改改,最后只发过去一行字:
“抬起头,闪电侠。你差点把天捅破了。这只是一个开始。”
没过多久,手机震动了一下。
“谢了,兄弟。还是没能向你一样二年级夺冠。真不甘心。明年再来。”
后面还跟了个龇牙咧嘴的表情。
李特笑了笑,能想象出韦德那副不服输的劲头。他把手机扔到一边,关掉了电视。总决赛的喧嚣结束了,属于他的夏天,才真正开始。
这个夏天,李特把自己完全交给了父亲李建国和他那套“科学系统”。训练地点就在印第安纳大学那个他们熟悉的、带着点旧橡胶和汗水混合气味的训练馆。
李建国的训练计划精确到令人发指。他不再满足于李特已有的防守和组织,而是将重点全面转向了进攻技术的精细化打磨。
“你的第一步很快,但变化太少。”李建国拿着电脑,上面是李特突破的力学分析图,“看看乔丹和现在所有顶级攻击手的录像,他们的每一次试探步,肩膀的晃动,重心的起伏,都是在做假动作,都是在给防守人出选择题。你呢?你大部分时间只在做判断题,过,或者不过。”
于是,李特每天要面对的不是冰冷的器械,而是几个由李建国请来的、身形各异的防守陪练。有矮壮迅捷的,模拟艾弗森这类小个子;有长手长脚的,模拟普林斯、马里昂这样的蜘蛛人;甚至还有一个曾经打过低级联赛、深谙小动作之道的老球皮,负责模拟垫脚流。
训练馆里整天回荡着肌肉碰撞的闷响和球鞋摩擦地板的尖啸。
“肩膀!沉肩!眼神看另一边!”李建国在场边吼道。
李特一个快速的体前变向,接一个投篮假动作,陪练被点起,他立刻侧身靠住,利用力量和身位挤开空间,低手挑篮命中。
“很好!这次利用了你的力量!记住这种感觉,你不是麦迪,不需要每次都飘逸,你是李特,要把优势用出来!”
中距离背身单打被提上日程。李建国甚至搞来了一些奥拉朱旺的低位教学录像,当然,是经过他“物理化”解读的。
“看,他的轴心脚转动,不是随便转的,是有一个最优的发力角度,能最大程度保证平衡和后续动作的爆发力。还有这个翻身跳投,起球点和出手点的连线,要避开防守人的封盖半径…”
李特感谢自己学霸的头脑和顶尖的身体天赋,要不然这几个字都够他解读一阵的,练到后面,确实感觉背身时发力更顺畅,出手也更稳定了。
三分线外,不再是简单的接球就投。李建国要求他在高强度移动后接球投篮,在身体对抗失去平衡后的强行投篮,以及运球后瞬间拔起的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