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研讨会引发的思想风暴尚未平息,林见鹿意识星图中那惊人的映射关系,如同在深海中引爆了一颗无声的炸弹。他几乎可以断定,那幅星图绝非简单的导航工具,而极有可能是一幅描绘意识与宇宙高阶能量交互模式的“潜在操作蓝图”。而索恩势力觊觎的,正是理解乃至掌控这幅蓝图的“权限”。
时间,成了最奢侈的资源。他们必须抢在索恩之前,不仅破译星图,更要找到安全运用其揭示原理的方法,将潜在的危险转化为文明的机遇。基于此,一个被命名为“灵犀入髓”的深化潜能开发计划,在书院内部被火速提上日程,并由林见鹿亲自向核心团队进行阐述。
会议地点选在了书院最深处,一个被称为“静思堂”的环形会议室。这里没有任何电子屏幕,墙壁是特殊的吸音和抗干扰材料,穹顶模拟着自然天光,唯一的中央桌面上,只放置着一个非联网的沙盘,用于最原始的推演。
林见鹿、沈渊、埃琳娜、陆知行,以及被特别邀请的帕洛玛·陈和哈桑·阿里围坐一圈。气氛凝重而专注。
“诸位,”林见鹿开门见山,声音在静谧的房间里格外清晰,“我们之前的‘潜能开发’,更多是借助‘灵犀’oS和神经束进行信息辅助和效率提升,可以看作是‘外部增强’。但跨学科研讨和星图的启示告诉我们,意识的潜力,可能远不止于此。”
他用手在沙盘上划出一个简单的同心圆。“我们假设,人类常规的思维和认知,处于这个‘表层意识区’。而更深层,存在着一个与宇宙更基础规则连接的‘潜能海’——它可能对应梅林教授的数学奇异点,伊莎贝拉博士假设的新型场,哈桑博士观察到的生命底层信息流,也是帕洛玛女士所说的‘内在视角’的源头。”
他的手指点向同心圆的中心。“‘灵犀入髓’计划的目标,不再是让AI辅助我们思考,而是尝试构建一种全新的、更深度融合的脑机接口范式——让我们的意识,能够更安全、更可控地‘潜入’那片‘潜能海’,去直接感知、甚至有限度地引导那些存在于我们内部,却未被开发利用的、与宇宙底层规则同源的力量。”
这个目标过于宏大,甚至带着一丝危险的诱惑。连一向大胆的埃琳娜都挑了挑眉:“老板,你这听起来像是在造神……或者打开潘多拉魔盒的说明书。”
“所以,安全是第一位,也是最大的挑战。”林见鹿的目光扫过众人,“我们不能像索恩那样蛮干。我们需要一套全新的‘潜水协议’和‘安全绳’。”
他看向沈渊和陆知行:“沈博士,陆博士,这需要你们在理论上取得突破。基于星图与‘意识生态图谱’的映射关系,以及我们模拟出的‘稳定能量场’拓扑结构,我们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数学模型,定义意识与潜能海交互的‘安全边界’和‘共鸣频率’。任何超出边界或频率不匹配的尝试,必须被立刻阻断。”
沈渊推了推眼镜,眼神锐利:“这需要极其精密的场论和复杂系统控制模型,尤其是对意识这种非线性的‘扰动量’进行建模……难度极大。”
“但并非不可能,”陆知行接口道,他眼中闪烁着挑战的光芒,“如果我们把意识看作一个动态的高维信息流形,把潜能海看作背景时空流形,那么交互的安全性就可以转化为两个流形在特定接触点的微分几何性质问题……或许,陈星衍的那些拓扑工具能派上用场。”
林见鹿点点头,又看向哈桑·阿里和帕洛玛·陈:“哈桑博士,我们需要理解生命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在接近那种‘稳定能量场’时的微观变化和耐受极限。您的黏菌和更复杂的神经细胞模型,将是我们的‘探针’。”
“帕洛玛女士,您的工作至关重要。我们需要一套全新的伦理框架和认知训练方法,来确保参与者的心智稳定性,防止在‘深潜’过程中出现认知崩溃或人格解离。这不仅是技术安全,更是意识本身的安全。”
哈桑·阿里郑重地点点头:“我会尽快建立多层次的生物监测模型。”
帕洛玛·陈则沉思片刻,缓缓道:“这需要结合古老的冥想传统与现代认知科学,开发出一套‘心智锚定’术。我尽力而为。”
最后,林见鹿看向埃琳娜:“埃琳娜,你需要设计实验场。将理论模型、生物监测和心智锚定整合起来,搭建一个绝对受控的‘深潜环境’。同时,我们需要新一代的脑机接口设备,它不仅要能读取神经信号,更要能感知和调控那种更微妙的、可能与‘稳定能量场’相关的意识活动。”
“没问题!”埃琳娜打了个响指,兴奋起来,“是时候让我那些宝贝仪器升级了!我要造一个能让梅林老爷子进去后,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段微分方程的‘意识共振舱’!”
计划框架迅速搭建起来。整个书院最顶尖的资源开始向“灵犀入髓”计划倾斜。这是一场寂静却激烈的冲锋。
在理论部门,沈渊、陆知行和陈星衍几乎住在了办公室,白板和屏幕上铺满了令人头晕目眩的方程和流形变换。他们争论、推演、推翻重来,试图用数学为人类的意识探索划定一条安全的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