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见鹿资本(1 / 2)

秋意渐深,金黄的银杏叶如同熔化的金币,铺满了北京金融街的石板路。在这片资本汇聚、权力交织的核心区域,一栋线条冷峻的玻璃幕墙摩天大楼顶层,正在进行一场低调而意义深远的揭牌仪式。

没有媒体长枪短炮的簇拥,没有喧闹的剪彩与香槟,只有寥寥数位核心人员安静地站立。深灰色的绒布被轻轻掀开,露出了一块黑底银字的牌匾,上面是四个锋芒内敛却又气势磅礴的字——**见鹿资本**。

林见鹿站在牌匾前,依旧是那身简单的穿着,但气质已然与在“见鹿科技”时有了微妙的不同。少了几分技术领航者的专注与锐利,多了几分运筹帷幄的沉稳与深邃。他的目光扫过眼前几位即将共同执掌这片新天地的伙伴:周薇,作为资本运作的核心操盘手,眼神中闪烁着精明与干练;一位从顶级投行挖来的、擅长风险控制的资深合伙人;一位对前沿科技趋势有着惊人嗅觉的年轻分析师;以及作为技术战略顾问偶尔参与决策的陈默。

“从今天起,这里就是我们的新战场。”林见鹿的声音在空旷的接待区回荡,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见鹿资本’,独立于‘见鹿科技’运作。我们的使命,不再仅仅是研发一款操作系统,构建一个生态。我们的使命是——**以资本为纽带,以洞见为罗盘,构筑并守护整个‘灵犀’生态的护城河,并探寻更广阔的数字未来。**”

成立“见鹿资本”,是林见鹿深思熟虑后,必然要走的一步棋。

随着“灵犀”生态初具雏形,他清晰地看到了两个层面的挑战:

其一,**生态的防御与扩张需求。**环星互联的狙击绝不会停止,只会更加隐蔽和多样化。下一次,可能不是简单的价格战,而是专利围剿、人才挖角、或者针对生态内关键初创企业的收购与扼杀。“见鹿科技”作为运营主体,需要聚焦于技术迭代和产品体验,难以分心应对这些来自资本和市场层面的全方位攻击。他需要一支独立的、敏捷的、专业的资本力量,作为生态的“战略防御部队”和“前沿侦察兵”。

其二,**价值的发现与赋能需求。**在推动“灵犀”生态发展的过程中,林见鹿目睹了太多拥有顶尖技术或独特创意,却因缺乏资金、资源或战略指导而夭折的初创团队。这些团队,可能就是未来某个关键技术的突破者,或是某个颠覆性应用的创造者。他需要有一个载体,能够更早地发现他们,投资他们,用资本和“灵犀”生态的资源去赋能他们,将他们纳入“灵犀”的星系,共同壮大。这既是未雨绸缪,也是生态活力的源泉。

“见鹿资本”的成立,标志着林见鹿的角色,正式从一位技术天才和创业公司cEo,向**生态构筑者和战略投资家**跃迁。

揭牌仪式后,在林见鹿简洁到近乎没有任何装饰的办公室里,第一次投资决策会议随即召开。周薇将几份精心准备的项目书放在了他面前。

“第一个项目,‘深度视觉’,一家专注于边缘侧AI推理引擎优化的初创公司。”周薇介绍道,“他们的技术,可以极大提升在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端进行实时AI识别的效率和精度,这对于我们生态中智能家居、车载设备等场景的体验提升,至关重要。环星旗下的风投,已经接触过他们两次。”

林见鹿快速翻阅着项目书,目光停留在其核心算法的架构图上:“技术路径很独特,避开了主流方案的专利墙。团队背景呢?”

“核心团队来自中科院和伯克利,技术实力很强,但商业化经验几乎为零,目前融资困难。”年轻的分析师补充道。

“投。”林见鹿几乎没有犹豫,“A轮领投,占股百分之二十。条件是,其下一代引擎必须优先适配‘灵犀oS’的NpU架构,并加入我们的开发者技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