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铮踏着晨露来到餐馆时,天际才刚泛起鱼肚白。他推开门,手里拎着还带着水珠的新鲜蔬菜——这是昨晚说好要提前备好的早餐食材。陈砚舟已经在厨房里忙碌开了,灶上烧着水,案板上整齐码着切好的葱段姜片。
今天来得真早。陈砚舟头也不抬,手中的菜刀在砧板上发出清脆的哒哒声。
你说过钥匙在抽屉里。许铮把蔬菜放进冰箱,我想先把粥熬上。
陈砚舟抬眼看了看他,没说话,唇角却微微上扬。
两人正低头忙活,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三个穿着制服的人推门而入,胸前挂着食药监的工牌。领队的是个圆脸中年人,眼神游移不定,手里攥着一份文件。
我们接到群众举报,那人语气生硬,心味餐馆存在卫生问题,需要立即检查。
许铮放下手中的锅铲,稳步走到操作台前。他的机械手还有些僵硬,但站姿沉稳坚定。
检查可以。他说,请按规定程序来。
那人皱眉:你是什么人?
我是这里的工作人员。许铮从柜子里取出一个蓝色文件夹,这是我们的每日清洁记录、进货票据和第三方检测报告,请过目。
另一名检查员伸手就要去翻操作台上的调料罐。许铮一个箭步上前,挡在他面前。
物品不能随意翻动。他说,需要取样请先登记。
两人对视一眼,悻悻收手。
陈砚舟这时系好了围裙。他走到灶台前,将一锅冷水倒掉,重新接水,放入焯过水的排骨。
既然来了,他说,不如喝碗汤再谈正事。
无人应答。空气仿佛凝固了。
玉米切成小段,胡萝卜切成滚刀块,一样样下锅。火苗轻舔锅底,汤水开始咕嘟冒泡。清甜的香气渐渐弥漫开来,夹杂着淡淡的肉香,丝毫不显油腻。
领队那人紧盯着汤锅,手指不停摩挲着对讲机。
光有香味不够。另一名检查员开口,我们要看实际的卫生状况。
陈砚舟没有理会,专注地搅动着汤勺。汤色愈发清亮,浮沫尽去,只剩下金黄玉米和橙红胡萝卜在乳白汤水中轻轻翻滚。
二十分钟后,他盛了三碗汤,端到桌上。
尝尝。他说,这个点也该饿了。
三人站在原地不动。
过了片刻,最年轻的那个检查员拿起汤勺,轻轻吹了吹,小心啜了一口。
他眨了眨眼。
这汤……他说,很清爽。
另一个也尝了尝,点头道:食材新鲜,火候恰到好处。
领队终于开口:我们只是例行检查,目前没有发现实质性问题,会上报情况。
他说完合上文件夹,转身就走。另外两人急忙跟上。
汽车驶离时扬起淡淡尘埃。
许铮站在门口目送,直到车子消失在街角才转身。
他们还会再来吗?他问。
陈砚舟正在关火。他把剩余的汤倒进保温桶,仔细盖好盖子。
想把我压垮,没那么容易。他说。
许铮走过去帮忙提桶:接下来怎么办?
照常营业。陈砚舟拍了拍他的肩,他们敢来查一次,我们就再炖一锅清白。
他转身走进厨房,从冰箱取出鸡蛋。今日菜单尚未拟定,青菜还需清洗,米饭要提前浸泡。
许铮将保温桶放在一旁,开始擦拭餐桌。他的动作比前几日利落许多,机械手虽然缺了根手指,但握力依旧稳健。
这汤为什么要加玉米和胡萝卜?他忽然问道。
颜色好看。陈砚舟说,一个代表透明,一个代表清白。
许铮愣了一下,笑了:你还挺会说话。
不是会说。陈砚舟将鸡蛋打入碗中,是真心做出来的,自然就有这个味道。
许铮不再言语,低头继续干活。抹布划过桌面,留下一道湿润的痕迹。
街上有人路过,被香味吸引驻足。一个小女孩拽着妈妈的手说:妈妈我想喝汤!
妈妈温柔笑道:等开门我们就进去。
餐馆的灯火始终明亮。
陈砚舟打了六个鸡蛋,准备做份丰盛的炒蛋配饭。油热了,蛋液倒入锅中,滋啦作响。
许铮切完葱花,问道:要是下次他们带着封条来呢?
那就让他们贴。陈砚舟翻炒着锅里的蛋,贴了我也照常开门。
不怕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