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太后(2 / 2)

两个月后,北风卷着碎雪,拍打在边疆的城楼上,呜咽作响。

苏沅一身银灰色劲装,身姿挺拔地立在城头,身后跟着几名卫家亲兵,远远便看见城门处那个熟悉的魁梧身影。

卫将军身披玄色披风,鬓角虽染了霜色,眼神却依旧锐利如鹰。

“爹!”苏沅眼睛一亮,快步迎了上去,语气里满是雀跃,全然没了朝堂上垂帘听政时的端庄沉稳。

卫将军大步上前,拍了拍她的肩膀,力道不轻不重,带着长辈的疼爱与欣慰:“丫头,可算来了,这段日子在宫里憋坏了吧?”

“可不是嘛。”苏沅笑着躲开他带着寒气的手掌,“承佑那小子越来越皮,整日缠着段迁,我正好趁机溜出来透透气。”

父女俩并肩往将军府走去,雪粒子打在披风上沙沙作响。

卫将军状似不经意地问道:“段迁那小子待你还好?朝堂上的事没让你费心吧?”

“好着呢。”苏沅提起段迁,眼底不自觉地柔和下来,“朝堂有他撑着我放心得很,如今吏治清明百姓安乐,那些老臣就算对我时不时跑边疆有意见,也只敢在心里嘀咕,没人敢当面置喙。”

她顿了顿,又笑道:“承佑也跟他亲,整日‘段叔叔’喊着,连睡觉都要听段迁讲的故事,上次我回去后那小子还跟我说,段叔叔比我这个娘还靠谱呢。”

卫将军听着,嘴角勾起一抹欣慰的笑。

当初得知女儿喜欢上一个太监,他气得差点领兵回京,只觉得段迁身有缺憾,定然给不了女儿完整的幸福。

可这些年看下来,苏沅活得愈发自在张扬——既能垂帘听政稳住后宫,又能随心所欲奔赴边疆,眼底的光芒比在京城时更盛。

而段迁不仅将朝堂打理得井井有条,对苏沅的心意更是藏不住的珍视。

“过得好就成。”卫将军叹了口气,语气里满是释然,“爹当初反对是怕你受委屈,怕你被世俗眼光戳脊梁骨,可现在看来你活得比谁都舒坦,段迁那小子虽身份特殊,却有担当、有真心,没让你失望。”

“我就说您多想了。”苏沅挽住他的胳膊,脑袋轻轻靠在他肩上,“我要的幸福从来不是世俗定义的模样,如今有承佑要护,有江山要守,还有能让我随心所欲奔赴的边疆和牵挂的人,这样就够了。”

将军府的暖炉早已烧得通红,侍女端上热腾腾的奶茶和烤羊腿,都是苏沅偏爱的口味。

父女俩边吃边聊,说的都是边疆的战事、京里的趣事,还有承佑的糗事,气氛温馨又自在。

苏沅在边疆一待便是两个月。

白日里跟着卫将军巡城、操练士兵,重温当年在边疆的快意时光;夜里便围着暖炉,听父亲讲过往的征战岁月。

偶尔也会收到段迁派人送来的密信,信里没有朝堂的尔虞我诈,只有承佑的近况。

“承佑今日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写得歪歪扭扭,还非要让我给你寄来。”

“未央说他偷偷溜去御膳房偷点心,被我抓了个正着,却哭着说要留给娘亲。”

每次看完信,苏沅都会笑着把信纸收好,眼底满是暖意。

她知道京城里有段迁守着江山、看着孩子,她才能这般毫无顾忌地做自己。

开春时节,苏沅收拾行装准备回京。

卫将军送她到城门,递过一个沉甸甸的包裹:“这里面是你爱吃的风干牛肉和奶酥,带回去给承佑和段迁尝尝,告诉段迁好好护着你和孩子,护着这江山,不然我这把老骨头,照样能领兵回京找他算账。”

苏沅笑着应下,翻身上马。

马蹄踏过积雪融化的土地,朝着京城的方向疾驰而去。

而京城里,翊坤宫的暖阁里,段迁正弯腰陪着承佑搭积木。

小家伙穿着虎头鞋,小手笨拙地摞着木块,时不时抬头喊一声“段叔叔”,奶声奶气地问:“娘亲什么时候回来呀?承佑想娘亲了。”

段迁抬手揉了揉他的头,眼底满是温柔:“快了,娘亲看完外公,就会回来陪承佑了。”

窗外的柳枝已抽出新芽,暖意渐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