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 第22章 秦昭襄王:左白起右范雎,长平饮血六国寒!

第22章 秦昭襄王:左白起右范雎,长平饮血六国寒!(1 / 2)

质子归位掌权,杀神出鞘惊天。

远交近攻定坤乾,六王血脉渐断。

五十六年棋局,终成一统先鞭。

功过留与后人言,千古昭襄笑看。

公元前325年,咸阳宫的产房里传来一声啼哭,秦惠文王的次子嬴稷降生了。按说皇子本该是含着金汤匙长大,可嬴稷的命运剧本,从一开始就写满了——公元前317年,为了稳住秦燕联盟,刚满8岁的他被打包送往燕国当。

这身份说好听是邦交使者,实则就是人形抵押品,秦国要是跟燕国闹掰,他第一个得遭殃。燕国那会儿穷得叮当响,还总被齐国欺负,嬴稷在燕国的日子,说是留守儿童都算客气。住的驿馆漏风漏雨,冬天冻得他裹着破被子发抖;吃的是掺沙子的粟米,想喝口母亲芈八子做的羊肉汤都成奢望。有次他跟驿馆老仆去集市,看到燕国小孩拿着麦芽糖,馋得直咽口水,老仆偷偷给他买了一块,他舍不得吃,揣在怀里捂化了都没舍得扔——这段苦日子,让他早早学会了看人脸色藏起脾气。

《史记·秦本纪》没细说他在燕国的日常,但从后来他治国的谨慎劲儿能看出,这十年没白熬。他没事就蹲在集市听老百姓聊各国战事,看燕国官员断案,甚至跟着路过的谋士学认字——别人当质子是混日子,他倒把这当成了留学深造。直到公元前307年,他那爱举鼎的哥哥秦武王嬴荡,在洛阳把自己砸成重伤去世,秦国陷入王位之争,嬴稷的人生才迎来转机。

当时秦国大权被芈八子和舅舅魏冉攥在手里,这俩人一合计,觉得远在燕国的嬴稷好控制,就派使者快马加鞭去燕国接人。嬴稷坐着颠簸的马车回咸阳时,心里又激动又慌:咸阳宫看着是家,实则是个权力斗兽场,自己这外来户能不能坐稳王位,还得看舅舅和母亲的脸色。

果然,刚到咸阳,就有老臣跳出来反对:嬴稷在燕国待了十年,早成了燕化秦,哪配当咱们秦国的王!关键时刻,魏冉拔出剑往殿柱上一砍,木屑飞溅:先王之子继位,天经地义!谁再哔哔,这柱子就是他的下场!满朝文武吓得不敢作声,公元前306年,19岁的嬴稷正式继位,成了秦昭襄王。

可这王位就是个空壳子——芈八子垂帘听政,魏冉当丞相兼军区司令,连他穿什么颜色的衣服都得母亲点头。嬴稷表面上恭恭敬敬,心里却跟明镜似的:现在硬刚就是找死,不如先当乖宝宝,等自己有了实力再说。

提到秦昭襄王,就绕不开他那传奇的母亲宣太后(芈八子)和权臣舅舅魏冉。这俩人堪称秦国权力天团,在嬴稷继位初期,把秦国打理得有声有色,却也让他当了十几年傀儡王。

宣太后绝对是战国大女主天花板。她出身楚国贵族,嫁给秦惠文王后,从后宫(地位中等的妃嫔)一路爬到太后之位,靠的不仅是颜值,更是狠辣的手腕。她执政期间最出圈的操作,就是诱杀义渠王——义渠是秦国西边的游牧部落,跟秦国打了几十年,惠文王时期虽然把人家打服了,可这伙人时不时还来边境抢粮食。宣太后觉得硬打费钱费力,不如来软的。

她主动给义渠王发邀请函,请他来咸阳做客,不仅给他盖了豪华宫殿,还跟他生了两个儿子,把义渠王哄得晕头转向,以为自己成了秦国。公元前272年,宣太后觉得时机成熟,在甘泉宫摆了场鸿门宴,趁着义渠王喝得醉醺醺,让人把他砍了。紧接着,魏冉率军突袭义渠,把义渠的地盘改成了陇西、北地、上郡三个郡。

《史记·匈奴列传》里写得明明白白: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这波操作,堪称低成本灭国典范——用几年感情换几十年边境安稳,还赚了大片土地,放在现在绝对能上权谋热搜,标题就是#宣太后:搞定对手,我只用一杯酒#。

魏冉也不是吃素的。他不光是丞相,还是秦国战神伯乐,白起就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公元前293年,韩魏两国组成来犯,魏冉力排众议,推荐白起当主帅。白起也没给舅舅丢脸,在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把韩魏联军按在地上摩擦,一口气杀了24万人,还俘虏了魏国大将公孙喜。这一战打完,六国彻底明白:秦国不光有钱,还有能打的狠人,以后没事别招惹。

可权力这东西容易让人飘。魏冉后来利用职权给自己捞好处,把秦国的陶邑(今山东定陶)当成自己的私人封地,还安排自己的亲信当地方官;宣太后的另外两个弟弟芈戎、芈显也在朝廷里当官,形成了舅舅党集团,朝堂上的大臣都得看他们脸色。嬴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再这么下去,秦国就成了芈家的家族企业,自己这个王迟早被架空。

但他没冲动。他知道魏冉手里有兵权,母亲在老百姓心里还有威望,硬刚就是自寻死路。他只能默默观察,等待一个能帮自己夺回权力的人。

公元前271年,一个浑身是伤的魏国人偷偷溜进了咸阳城。这人叫范雎,原本是魏国丞相魏齐的门客,因为被怀疑,被魏齐打得半死,扔到厕所里,还被人浇尿,最后装死才逃出来,一路乞讨到了秦国。

范雎能见到嬴稷,全靠一个叫王稽的外交官。王稽看出范雎是个能人,就把他推荐给嬴稷。两人第一次见面,范雎一上来就放:大王您现在就是个,权力全在宣太后和魏冉手里,再这么下去,秦国早晚得改姓芈!

嬴稷听完心里一震——这话没人敢跟他说,没想到一个刚到秦国的外人敢捅破这层窗户纸。他赶紧屏退左右,拉着范雎的手说:先生有什么办法,快教教我!范雎压低声音:要夺权,得先削掉魏冉的兵权,把舅舅党赶出朝廷;再让宣太后退休,最后重用忠于您的人。一步一步来,别着急。

嬴稷觉得这主意靠谱,当场封范雎为,让他参与朝政。范雎也没闲着,一边帮嬴稷分析朝政,一边偷偷收集魏冉的——比如魏冉私自调动军队给自己封地打仗,贪污了多少粮食等等。

公元前266年,嬴稷觉得时机成熟,在范雎的策划下,突然下了一道圣旨:收回魏冉的丞相印,把魏冉、芈戎、芈显等人赶回封地;让宣太后搬到甘泉宫养老,不准再干预朝政。

宣太后和魏冉都懵了——这平时听话的儿子\/外甥怎么突然硬气了?魏冉想反抗,可范雎早就安排好了军队,只要他敢动,就按处理。最后,魏冉只能带着上千辆马车的财宝离开咸阳(《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秦王乃拜范雎为相,收穰侯之印,使归陶,因使县官给车牛以徙,千乘有余),宣太后也只能乖乖去甘泉宫安度晚年。

就这样,嬴稷用了不到5年,在范雎的帮助下,终于从傀儡王变成了真正掌权的秦昭襄王。他论功行赏,封范雎为丞相,还赐给他的爵位,把国家大事都交给范雎打理。这波夺权操作,堪称战国职场逆袭教科书——不费一兵一卒,就搞定了把持朝政几十年的外戚集团。

掌权后的嬴稷,把统一六国当成了终极目标。当时六国里,赵国是最能打的——赵武灵王搞胡服骑射后,赵国军队战斗力飙升,还有廉颇、赵奢这样的名将,堪称秦国统一路上的绊脚石。嬴稷心里清楚:要想统一天下,必须先把赵国打趴下。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把韩国的上党郡(今山西长治)和本土割成了两半。韩国没办法,只能把上党郡献给秦国。可上党郡太守冯亭不愿意投降,偷偷给赵孝成王送了封信:我愿意把上党郡献给赵国,咱们一起抗秦!

赵孝成王一看,这不就是天上掉馅饼吗?上党郡地势险要,要是拿到手,就能挡住秦国东进的路。他不顾蔺相如的反对,派廉颇率军去接收上党郡,还在长平(今山西高平)驻扎军队,防备秦国进攻。

嬴稷听说赵国抢了自己的战利品,气得拍桌子:赵国这是想跟秦国掰手腕?那就让他们尝尝厉害!他派王龁率军攻打长平,长平之战正式打响。

一开始,秦军和赵军打得有来有回。廉颇知道秦军战斗力强,就采取龟缩战术,在长平修了三道营垒,坚守不出。秦军攻了几个月,连一道营垒都没攻破,双方陷入僵持。这一僵就是两年多,秦国的粮食快不够吃了,嬴稷急得睡不着觉,就问范雎:先生有什么办法能快点打赢?

范雎微微一笑:廉颇太能守了,硬攻不行,不如用反间计,让赵国把廉颇换掉。嬴稷觉得靠谱,就派使者带着大量金银珠宝去赵国,在邯郸散布谣言:廉颇老了,不敢跟秦军打仗,早晚得投降!赵国只有让赵括当大将,才能打赢秦军。

赵孝成王本来就对廉颇只守不攻不满,听了谣言后更是深信不疑。他不顾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反对,强行把廉颇换成了赵括。这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读了一肚子兵书,却连一场实战都没打过,典型的纸上谈兵。他一到长平,就把廉颇的防守策略全改了,主动率军向秦军发起进攻。

嬴稷一看赵国上当,赶紧偷偷派白起去长平当主将,还下了死命令:谁敢泄露白起当主将的消息,砍头!白起是战国,打了一辈子仗没输过,赵军听到他的名字就害怕。

白起到了长平后,故意让秦军假装战败,引诱赵括追击。赵括不知是计,率军一路追,结果被秦军包围了。秦军切断了赵军的粮道,把赵军困在长平,赵军只能杀战马、吃野菜充饥,很快就陷入绝境。

赵括率军突围了好几次,都被秦军打了回去。公元前260年,赵括在最后一次突围中,被秦军的箭射中,当场死亡。赵军没了主将,军心大乱,最后只能投降。白起担心赵军投降后叛乱,就向嬴稷请示。嬴稷犹豫了一下,说:按你说的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