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捷报传来(2 / 2)

“另,以本人名义草拟嘉奖令:

第五十一师师长王耀武,临危受命,指挥有方,于秣陵关一线痛击顽敌,并阵斩敌首第六师团长谷寿夫,战功彪炳,殊勋卓着。兹擢升陆军中将,兼任第七十四军副军长,颁授一等云麾勋章,特犒赏该师法币十万元,以励士气!望该部官兵秉承胜绩,砥砺忠勇,固守阵地,扬我国威!”

此令一出,赏格之厚、擢升之速,立刻在将领中引起了又一阵波澜。

诸将中有钦羡,亦有深思,皆深切感受到委员长对此捷之重视。

甚至,若非战事紧急,凭此功勋,王耀武独领一军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现在的中国,太需要一场胜利,一场大胜了。

“委座!”

适时,陈德上将却是趋前一步,低声谏言。

“详细战果,仍待核实,若其中有误……”

虚报战功,素为国军积弊。

蒋凯申心下一凛,亢奋稍抑,微微颔首。

“修和所言极是。大捷细节,确需时日核验。”

他虽如此说,心中仍激荡难平。

毙一牛岛又斩一谷寿夫,虽振奋人心,然日军随时可任命新的师团长,正如第十八师团,此时已经再度发起攻势,而且愈发疯狂。

此战之关键,仍在歼敌之数、破敌之势,真正粉碎日寇不可战胜的神话。

但无论如何,阵斩敌酋,终是可喜。

然而满堂庆贺之下,一股冰冷的暗流始终涌动。

大多数高级将领,包括卫戍司令长官唐智生,虽然口中称贺,但眉宇间的忧色并未真正散去。

他们比谁都清楚,重赏之下虽有勇夫,但击毙一名师团长并不能改变南京战场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根本态势。

日军华中方面军主力犹在,包围圈正在收紧,城外阵地逐一失守,城内守军经连日苦战,已是疲敝之师,弹药补给亦渐见匮乏。

一场战术层面的胜利与重赏,难以扭转整个战役的战略劣势。

这其中,一位身材高大、面容刚毅的将领——张发魁将军,反应尤为冷静。

他全程沉默寡言,眼神锐利地扫过地图上愈发紧缩的防线,嘴角紧抿,并未像其他人那样沉浸在捷报与封赏的喜悦中。

作为久经沙场的宿将,他更关注的是全局态势和实际战况,深知一将之功难掩全局之危。

恰恰相反,以日寇的凶残,接连损失了两名师团长,接下来的攻势,恐怕会更加疯狂,前线国军的压力会变得更加巨大。

半个小时后,会议在蒋凯申的勉励与部署中结束。

将领们敬礼后纷纷离去,各自返回岗位,但许多人心中都明白,最严峻的考验尚未到来。

无人注意到,一只灵巧的狸花猫悄无声息地自会议室窗台跃下,轻盈落地,目光似乎在那位离去的张发魁将军身上停留了一瞬,随即悄无声息地尾随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