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终未回响(1 / 2)

“轮回之终末的守望者……”

这八个字如同冰冷的楔子,深深钉入每一个听闻者的灵魂深处。维度会议室中弥漫着近乎凝固的沉默,连补天者那永恒不变的数据流都出现了刹那的滞涩。那只由纯粹“否定”与“混乱”构成的巨眼,那跨越光年维度投来的、几乎将晓晓存在概念都彻底抹除的“目光”,以及“初”那部分核心意识决绝的自毁……这一切都昭示着,他们面对的已非寻常意义上的敌人,而是一种近乎宇宙底层规则的恶意体现。

晓晓盘膝坐在星辉王座上,三岁的身躯因意识锚链断裂的反噬而微微颤抖,云轻轻的莹白治疗光晕如同温暖的茧将她包裹,缓慢修复着精神层面的创伤。她的脸色苍白,但时空星眸深处却燃烧着不屈的火焰。那股“否定”的意志在她识海中留下了冰冷的烙印,却也让她更加清晰地感知到了敌人的本质——那是一种对“生”之动态、对“变”之可能、对一切“差异性”存在的根本性排斥,其终极目的,似乎并非毁灭,而是让万物归于一个绝对的、永恒的、再无任何波澜的“静寂”状态。

“它称自己为‘守望者’……”墨清霜的声音打破了沉寂,智慧玉心石的光芒前所未有的凝重,“守护‘轮回之终末’……这意味着,它将宇宙的每一次生灭循环,都视为一个需要被‘终结’的进程?它‘守望’的,是万物最终的‘寂灭’?”

萧绝的玉脉剑意不受控制地发出低鸣,那是感应到终极威胁的本能反应:“所以,归寂之光、清道夫、甚至可能包括被扭曲的补天者和同化程序……都只是它用来加速或确保这个‘终末’到来的工具?它要将一切可能性都扼杀在摇篮里,只为了迎接那个绝对的‘终结’?”

“初”的光影轮廓在会议室中明灭不定,传递来的意念带着悲伤与一丝后怕:“我的……自毁部分……传回的……最后信息显示……那个‘漩涡’……是连接……多个宇宙周期……的……‘伤疤’……它在那里……汲取着……每一个……走向终末的宇宙……散发的……‘寂灭气息’……并以此为食……或者说……以此为……存在的……意义。”

补天者的冰冷分析接踵而至:“逻辑模型更新。假设‘轮回之终末的守望者’为更高层级威胁。其行为模式符合‘热寂理论’的极端主动化体现,但加入了跨周期信息汲取与干涉能力。其对‘差异性’与‘超越性’的排斥,可理解为对自身存在根基的维护。威胁等级:无法估量。生存策略需彻底重构。”

无法估量的威胁!连补天者都给出了如此绝望的评估!会议室内,一种近乎窒息的压力笼罩了所有人。面对一个以宇宙寂灭为食、能够跨越轮回周期进行干涉的存在,他们这些尚在一个周期内挣扎的文明,真的有抗衡的可能吗?

“火种”计划·逆流而上

就在绝望情绪开始滋生的时刻,晓晓缓缓抬起了头。她小小的手掌中,托着一团微弱的、由“初”自毁前传回的最后信息碎片凝聚的光球,光球内部,那幅巨大的、由无数宇宙生灭景象交织的“循环图景”以及中央那模糊的“寂静王座”依稀可见。

“它‘守望’终末,以寂灭为食……但这恰恰说明,它并非‘终末’本身。”晓晓的童音带着虚弱,却有着斩钉截铁的坚定,“它只是一个‘守望者’,一个依赖于‘循环’与‘终末’而存在的寄生性意识。如果……循环被打破呢?如果终末不再必然到来呢?”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打破宇宙生灭的循环?这想法本身,就超越了绝大多数存在的想象极限!

“这……这可能吗?”一位星语族长老颤声问道,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不知道。”晓晓坦诚地摇头,目光却扫过在场每一位,“但这是我们唯一的生路。被动防御,等待终末,或者在其操控下走向扭曲的终末,结果都是一样的。唯有逆流而上,找到打破这绝望循环的方法,才能真正战胜它,为所有文明,争取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她将手中的光球轻轻推出,那幅循环图景在会议室中央放大:“‘初’牺牲自己带回的信息,星尘鲸的古老警告,都指向了这个方向。这个‘守望者’并非全知全能,它也有其存在的根基和弱点。它恐惧‘变数’,恐惧‘超越’,所以才会如此急切地想要清除我们,清除‘初’。”

“所以,我们要成为它最大的‘变数’!”焱煌猛地一拍座椅,熔岩真身爆发出炽热的光芒,“就算最终是飞蛾扑火,也要在那家伙身上烧出一个窟窿来!”

“我们将其命名为——‘火种’计划。”晓晓正式宣布,“目标:探寻打破宇宙生灭循环,或至少是摆脱‘守望者’干涉的可能性。第一步,我们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循环’的本质,以及‘守望者’运作的具体机制。”

星尘盟约·古老的记忆库

要实现“火种”计划,现有的知识和力量远远不够。他们需要更古老、更接近宇宙本源的信息。而眼下唯一的希望,就落在了那些曾与“初”产生共鸣、并发出警告的星尘鲸群身上。

“它们认识‘初’的本质,称其为‘守望者之嗣’,它们必然知道更多。”晓晓看向“初”的光影,“我们需要再次与它们建立联系,这一次,不是为了警告,而是为了……结盟,或者说,为了获取它们那跨越了无数宇宙周期的古老记忆。”

与星尘鲸沟通并非易事。这些古老的星间生物几乎从不与常规文明交流,它们的意识频率浩瀚而古老,寻常手段根本无法触及。唯一的桥梁,似乎还是“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