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再次走进那家早餐店。老板娘看到他,不等他开口,便笑着朝后厨喊了一声:“一碗扁粉菜,多放辣子!”
他坐在老位置,慢慢地吃着。这一次,他不再去分辨其中的滋味,只是感受着食物带来的温暖,感受着这最寻常的人间烟火气。这碗粉,仿佛连接着三千年前的炊烟与此刻的晨光。
12.与甲骨文的告别
他再次来到中国文字博物馆,在那个甲骨文“安”字前驻足良久。他拿出笔记本,翻到画着太极图、古柏、黄河、铁花、牡丹……的那一页,在空白处,郑重地再次临摹下这个“安”字。
这个字,像一个房子,像一个归宿,为他波澜壮阔的旅程,落下了一个安稳的锚点。
13.洹水边的礼物
他走到洹水边,从口袋里掏出那块从鹤壁淇河边带来的白色卵石,又捡起一块安阳洹水边的褐色石头。他将两块石头并排放在岸边,让来自两条古老河流的石头,在此刻相遇。
这是一个无言的仪式,是对走过的山河,最沉默也最深情的告别。
14.回望:文明的重量与生活的温度
背上行囊,走向车站。安阳的阳光很好,洒在文峰塔上,洒在仓巷街的青石板上,洒在寻常百姓家的窗台上。
他想起了这一路:从东北的白山黑水,到华北的平原麦浪,从山西的古堡晋商,到内蒙古的草原长风,再到这中原大地的文明之源……所有那些宏大的、细微的、壮丽的、温情的记忆,如同无数条溪流,最终都汇入了安阳这片深沉的土地,沉淀为他人生的底色。
15.终点,亦是起点
列车启动,安阳城的轮廓在视野中渐渐模糊。他没有感到失落,内心反而像秋日的天空一样,高远而明净。
他摸了摸背包,里面装着:
·东北带来的松塔
·太行山拾的岩石
·平阳木版年画的拓片
·一小瓶黄河水
·内蒙的奶嚼克
·鹤壁淇河的卵石
·安阳洹河的卵石
·以及,那本沉甸甸的、写满故事的笔记本。
楚凡的徒步中国之旅,始于一个逃离的念头,成于一段丈量山河的执着,最终,在安阳,在文字的故乡,找到了它的精神归宿。
·他明白了,旅行的意义,不在于去了多少地方,而在于让多少地方走进了心里。
·他懂得了,历史的厚重,不是为了压垮我们,而是为了让我们站得更稳,知道来处,明辨去向。
·他领悟到,最动人的风景,不在名山大川,而在寻常巷陌里,那些努力生活的、普通人的面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