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寻根(1 / 2)

供应链被掐断的危机,像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归处”团队心头。那些被撬走的供应商,提供的不仅是产品,更是构成“归处”独特肌理的毛细血管。失去了他们,意味着“归处”精心营造的文化氛围将面临“失血”的风险。

临危受命

清晨的例会气氛凝重。苏青瓷将一份整理好的清单投影在幕布上,上面罗列着受影响的所有物品及其原供应商。

“仿唐灯具、定制布艺、特色食材、部分文创胚体……”她语气平稳,但眉宇间带着一丝倦色,“这些都是我们体验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短期内,我们可以动用库存,或者寻找市面上的替代品应急,但长期来看,这无异于自毁长城。我们必须找到新的、可靠的,并且愿意与我们共同成长的合作伙伴。”

贾长安环视会议室里的核心成员,目光最终落在苏青瓷身上。“青瓷,这件事关系重大,需要有人亲自去跑,去谈。店里离不开我坐镇,而且……”他顿了顿,看向苏青瓷,“你对品质和美感的把控,是我们之中最细致的。我想把寻找新供应商的重任交给你。”

这个决定意味着苏青瓷需要暂时离开“归处”的管理一线,深入陕西的乡间田野,去寻觅那些可能隐藏在深处的匠心。这是一个艰苦且结果未知的任务。

苏青瓷几乎没有犹豫,她迎上贾长安信任的目光,点了点头:“好,我去。”

“青瓷姐,我跟你一起去!”唐乐知立刻举手,眼神坚定,“我对这些文创和布料也很熟悉,可以帮你打下手,而且多个人多个照应。”

苏青瓷看了看唐乐知,又看向贾长安,见他微微颔首,便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容:“好,乐知,我们一起去。”

分头行动

计划迅速制定。苏青瓷和唐乐知组成“寻根小组”,第一站目标是关中地区以传统纺织和手工技艺闻名的几个村镇。贾长安则留守“归处”,一方面稳定内部,应对可能出现的其他挑战,另一方面,开始着手与“文投基金”进行更深入的接触,为“归处”寻找更稳固的资本后盾和战略资源。秦望舒则利用她的学术网络,帮忙查询相关传统技艺的分布和传承情况,为“寻根小组”提供线索。

初探·澄城土布

根据秦望舒提供的线索和苏青瓷之前的资料积累,她们的第一站来到了以“澄城土布”闻名的一个村落。然而,现实给了她们当头一棒。

村子里确实还有几位老人会这项技艺,但大多年事已高,精力不济。她们找到一位被推荐的“能手”家中,看到的却是堆积着灰尘的老式织机,和几匹色彩黯淡、图案传统的土布。那位老人对苏青瓷带来的、融合了现代审美与唐风纹样的新设计图稿,只是茫然地摇头。

“娃呀,这个弄不了,太麻烦,俺们都是按老样子织。”老人朴实的话语里,透着技艺与时代需求的脱节。

走访了几家,情况大同小异。要么是技艺濒临失传,无力创新;要么是原有的合作社已被“盛世文旅”的人提前接触过,签订了排他性的原料收购协议,态度冷淡。

傍晚,苏青瓷和唐乐知住在镇上简陋的招待所里,心情都有些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