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节临近尾声,压轴的“曲江夜·唐诗幻境”全息光影秀,终于在万众瞩目(以及暗流涌动)中,迎来了首演之夜。
演出地点设在曲江池畔一处开阔的水岸广场。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观众们早早聚集,期待与疑虑交织在空气中。贾长安站在后台控制室,透过监控屏幕看着黑压压的人群,手心微微出汗。这不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场战役。
苏青瓷悄悄来到他身边,递给他一瓶水:“别紧张,你们准备了那么久,一定没问题。”
贾长安接过水,触到她微凉的手指,心中的紧张感奇异地平复了不少。他看着她,灯光下她的眼眸清澈而坚定。“嗯。”他重重点头,“我们一起见证。”
晚上八点整,广场上的灯光骤然熄灭,人群的喧哗渐渐平息。一片黑暗中,一束清冷的追光打在舞台中央,秦望舒身着一袭月白色汉服,手抚古筝,宛如从古画中走出的仕女。一曲空灵缥缈的《春江花月夜》从她指尖流淌而出,瞬间将观众带入千年前的月夜江畔。
筝音袅袅中,异变陡生。
伴随着悠扬的乐曲,平静的曲江池水面上,毫无征兆地升腾起无数细密的光点,如同星河倒泻,缓缓汇聚。紧接着,利用最新激光投影技术构筑的宏大场景,开始在水幕和夜空中徐徐展开——时而是一叶扁舟在星垂平野的江面上荡漾,“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境扑面而来;时而是巍峨的大雁塔在月光下耸立,“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的壮阔令人震撼;时而是杏园中花瓣纷飞,“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盛景仿佛重现……
最令人惊叹的是,这些光影景象并非简单的画面堆砌,而是与秦望舒的古筝乐曲、以及现场精心编排的吟诵完美融合。贾长安没有采用专业播音员,而是邀请了西安本地普通市民、学生、甚至外国友人,用最质朴的声音,吟诵那些刻入城市dNA的诗句。当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用带着浓郁陕西方言的腔调,缓缓吟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时,许多观众的眼眶湿润了。
这不是一场冰冷的技术秀,而是一场有温度、有灵魂的文化盛宴。它展现了唐诗的意境之美,更传递了唐诗中蕴含的人间真情与家国情怀。
人群中,林薇安排的那些准备挑刺的人,此刻也哑口无言。在这种直击心灵的美与真诚面前,任何诋毁都显得苍白无力。
演出进入高潮。光影变幻,展现出安史之乱后,曲江“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的荒凉。悲怆的筝音中,画面一转,是现代西安城的万家灯火,车水马龙,古城墙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一个清澈的童声响起:“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最后,所有光影汇聚,在夜空中凝结成两句磅礴大气、却又温暖无比的字:
“此心安处是吾乡。”
“月照长安,归处有你。”
画面定格,音乐渐息。全场陷入了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经久不息的掌声!许多观众激动地站起身,掌声、喝彩声、甚至哽咽声,汇成了巨大的声浪,回荡在曲江池的夜空。
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