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继往开来(2 / 2)

吕辰的目光下意识地扫过台下的一些空位,脑海中闪过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既有离别的不舍,更有为他们感到的骄傲。

“我知道,这对我们正在进行的项目,是巨大的损失,是伤筋动骨的挑战!”赵老师抬高了声调,压下了现场的议论,“但是,同志们,我们更要看到这背后的深远意义!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红星-清华’模式是成功的!我们不仅仅是在为一个工厂解决技术难题,我们更是在为国家整个钢铁工业培养、输送急需的尖端技术人才!这是我们为国家做出的另一种形式的、或许更为重要的贡献——‘技术输血’!”

他环视全场,语气变得愈发激昂,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信念:“因此,我们当前面临的最紧迫任务,就是加速人才资源的梯队建设!要让新来的同志尽快成长,要让我们的人才池子活水不断!这关系到我们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我们能否持续为国家‘造血’、‘输血’!”

接着,赵老师冷静地分析了当前的竞争格局。

北大联合一钢的理论中心底蕴深厚,直指核心机理;北钢院与包钢的联盟路线务实,更贴近基层;其他兄弟单位亦是奋起直追。

“我们不再是独领风骚的唯一,而是身处一个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时代!”

赵老师一字一顿地说:“面对这种格局,我们的策略是——以我为主,开放合作!我们要坚持并发扬我们在系统集成、工程实现、特色工艺上的优势。同时,要更加注重将我们的实践经验,提炼、固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手册’。要力争让‘红星-清华’制定的标准,成为行业的标准!这才是应对竞争、保持影响力的根本之道!”

会议的第三部分,是面向未来的战略部署。

赵老师正式公布了雄心勃勃的第三期课题框架,紧紧围绕能源战略与综合利用、自动化与智能化深化、新材料与新工艺、精密制造与检测技术、前沿探索与基础研究五大板块展开。

这标志着“红星-清华”实践基地正从一个解决眼前问题的技术突击队,向一个引领行业未来、构建自主技术体系的战略研究机构华丽蜕变。

随后,刘星海教授庄严宣布了两个核心实验室的主任任命:汤渺教授执掌“先进工业陶瓷与冶金材料实验室”,方教授领导“工业控制与智能系统实验室”。

他特别提到,后者正全力进行“故障案例库”与“技术规范手册”的编撰,旨在将宝贵的实践经验,系统化地转化为可供传承的知识体系。

接下来,李怀德厂长走上台前,宣布了一系列旨在激发活力、凝聚人心的重磅措施。

他详细解读了“厂校双聘”政策细则,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将正式纳入“见习工程师”序列,享受待遇、解决户口,并参照“红钢小院”模式优先获得住房保障。

他公布了首批厂校双聘导师名单及其前沿课题方向。

最后,他掷地有声地推出了《技术成果转化奖励办法(试行)》。

“我们要让有本事、肯出力、出成果的同志,既得名又得利!既要精神荣誉,也要物质奖励!”

李怀德的话语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在台下,尤其是在年轻的研究人员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和热烈的掌声。

许多人的眼睛亮了起来,那是对价值认可的热切期盼。

刘星海教授以一位长者和战略家的视角,再次阐述了何为“工程师之心”。

“它不仅仅是解决一个个具体技术问题的能力,更是一种洞察复杂系统内在逻辑的智慧,一种预见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的眼光,一种将技术、管理、人文融会贯通的素养。”他声音洪亮,充满感召力,“我呼吁大家,既要在车间里一丝不苟地‘拧好螺丝’,也要在图纸上大胆地‘勾画未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是中国工业自主创新的广阔天地!”

作为青年团队的代表,吕辰在众人的注视下走上了讲台。

他略微调整了一下话筒,目光扫过台下众多熟悉和陌生的面孔,年轻的脸庞上带着一丝谦逊,但眼神坚定。

“刘教授、李厂长,各位老师、同志们,”他的声音清晰而沉稳,“让我代表年轻同志发言,我既荣幸又惶恐。刚才在台下,听着各位师长和前辈的分享,我就在想,是什么支撑我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难关?”

“就拿刚刚取得突破的‘脉冲电机’来说,最初我们只是在为炉门那几毫米的误差头疼。是吴国华同学跳出了‘连续旋转’的定势,想到了‘一步一步’地走;是诸葛彪师兄从理论上一遍遍验算;是牛大群师傅凭着那双‘神仙手’,把一堆废旧零件搓成了能精准动作的电机……这个过程里,我们吵过,也迷茫过。”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为恳切:“所以,如果非要总结我们年轻人从中学到了什么,我觉得有三点体会最深,我把它们叫做我们团队的‘研发三原则’:一是问题导向,从真实的生产痛点、国家急需出发,让研究扎根于坚实的土壤;二是系统思维,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看到局部与整体、技术与管理的关联;三是极限验证,敢于将我们的设计和产品置于最苛刻的环境下进行测试,提前暴露问题,才能锻造出真正可靠的技术。”

他的发言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从实战中淬炼出的真知灼见,引起了在场众多年轻研究者的深深共鸣。

他让人们看到,这个年轻的集体,不仅拥有辉煌的过去,更拥有创造未来的无限潜力。

最后,孙涛书记进行了总结发言。

他高度肯定了“红星-清华”模式的价值,感谢了所有参与者的付出,并投下了一枚重磅消息:“同志们,上级已经原则同意,以我们实践基地为基础,筹建‘工业生产过程监测与故障诊断重点实验室’!”

消息宣布的瞬间,会场先是极致的安静,随即,如同春雷炸响,雷鸣般的掌声轰然爆发,经久不息!这掌声,是对过往所有艰辛最好的告慰,更是对即将开启的全新征程最热切的期盼!

“前方的路不会平坦,竞争会更加激烈,任务会更加艰巨!”孙书记的声音透过掌声,激昂而高亢,“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保持这股敢为人先、团结拼搏的劲头,就一定能够把红旗插上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高地!继往开来,前进,前进!”

“前进!前进!”

台下的人群自发地应和着,声浪汇成一股,带着冲破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冲出礼堂,在冬日的厂区上空回荡,预示着一个新的、更加波澜壮阔的技术攻坚时代,已然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