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昂的誓师余韵尚未散去,李怀德、刘星海、赵老师等一行人便怀着迫切与期待,移步至实践车间。
这里灯火通明,与方才会议室的庄重氛围不同,空气中弥漫着机油、金属和一丝成功后的兴奋气息。
工作台上,那台粗糙的“脉冲电机”验证机静静地矗立着,仿佛一位等待检阅的新兵。
核心研发小组的成员诸葛彪、吴国华、牛大群师傅以及几位参与其中的青工早已守候在此。
见到领导们到来,他们脸上难掩自豪与一丝紧张。
“李厂长,刘教授,赵老师,各位领导,”诸葛彪作为技术主讲人,推了推他那标志性的黑框眼镜,上前一步,声音平稳却带着内在的激情,“这就是我们刚刚完成初步联调的‘脉冲电机’原理验证机。”
他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题,拿起粉笔在一旁备用的小黑板上快速勾勒出电机的结构简图和核心驱动电路。
“其基本原理,是摒弃传统电机的连续旋转模式,采用数字脉冲信号进行控制。”
诸葛彪的讲解清晰而深入:“我们利用晶体管搭建的多谐振荡器产生稳定的方波脉冲序列。每一个脉冲信号,经过逻辑分配和功率放大后,驱动功率晶体管,按照预设的相序,精确地给电机的两相绕组轮流通电。”
他的粉笔点在定子绕组示意图上:“定子磁场因此发生阶跃式变化,吸引永磁转子随之转动一个固定的、极小的角度,我们称之为‘步距角’。通过控制输入脉冲的数量,可以精确控制电机转动的总角度;通过调节脉冲的频率,则可以控制电机的转速。这种‘一步一步’的动作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连续旋转电机在启停、定位时因惯性和负载变化导致的精度误差问题。”
接着,他指向工作台上那台手工打造的电机:“这台验证机,是在牛师傅和几位青工同志的巧手下,利用废旧零件加工组装而成。虽然粗糙,但完美验证了设计理念。其步距角经过初步测算,可达1.8度,重复定位误差经初步测试,远小于正负两毫米的设计要求,完全满足甚至超过了热处理线自动炉门控制的需求。”
随着他的讲解,吴国华在一旁接通了低压电源和驱动电路。
示波器立刻显示出清晰稳定的脉冲波形。
诸葛彪缓缓调节频率旋钮。
在众人的注视下,那台由齿轮、硅钢片、永磁体和手工绕制线圈构成的电机转子,随着脉冲信号的输入,开始“咯噔、咯噔”地、一步一顿地旋转起来。
动作精准、稳定,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
当脉冲停止时,转子也瞬间牢牢停在当前位置,展现出卓越的静态保持力矩。
诸葛彪又演示了改变脉冲数量控制转角,改变频率控制转速,甚至进行细微的“微步”调整。电机都一一精准响应。
“好!好一个‘一步一步’!”李怀德看得眼中异彩连连,忍不住抚掌赞叹,“这动静之间,尽显精准掌控之力!这才是自动化控制该有的样子!”
刘星海教授俯身仔细查看了电机的结构和运行状态,又看了看示波器上的信号,满意地点头:“原理清晰,实现路径巧妙,工程化落地也做得非常扎实。从理论到实践,闭环完整。诸葛,国华,还有牛师傅和各位同志,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攻克了这样一个关键瓶颈,功不可没!”
赵老师也激动道:“李厂长,有了这脉冲电机,不仅咱们热处理线的炉门密封性有保障了!后续的许多精密传动,都可以用上这家伙!”
他给李怀德讲述了脉冲电机在自动化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如控制飞剪、物料传送、计数、计时等。
最后总结道:“根据我们目前查阅的国内外技术资料和情报分析,这种基于脉冲信号控制的步进电机,在国际上也属于精密控制领域的前沿技术。我们这台验证机,虽然在功率和工艺上与国际最顶尖水平尚有差距,但在核心控制原理的实现和基础性能指标上,可以说,填补了国内在工业级高精度步进电机领域的空白,并且赶上了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步伐!”
“填补国内空白!赶上国际先进水平!”李怀德重复着这两个沉甸甸的词组,脸上因激动而泛红,胸膛微微起伏。
他深知这两句话的分量,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突破,更是一份响当当的政治资本和战略价值。
他当即大手一挥,斩钉截铁地下令:
“好!太好了!这是我们实践基地,也是红星轧钢厂自主创新的又一重大成果!必须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我决定,春节过后,立即抽调精干力量,组建‘脉冲电机实验生产线’!”
刘星海教授立即点了汪传志、陈志国、任长空等十个人的将。
“到!”被点名的人立刻挺直腰板应道。
“你们节后立刻开展新生产线的研发工作!做好总体协调和机械部分攻坚、生产工艺流程制定、核心部件的精密加工等环节!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吃透工艺,稳定产出合格的实验样机,优先保障热处理线课题的进度!”
“保证完成任务!”三人异口同声,脸上洋溢着被委以重任的兴奋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