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仙乐战歌(1 / 2)

朔风卷过北京城的灰墙黛瓦,带来了五九年的严冬。

树木早已凋尽了最后一片枯叶,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倔强地伸向铅灰色的天空,无声地诉说着萧索。

街道办新贴出的通知墨迹未干,白纸黑字,宣告了粮食与蔬菜的定量下调。

巷口副食店前,排队的居民们裹紧了棉袄,脸上带着惯常的隐忍与愁绪,呼啸的北风不仅吹走了温度,也抽紧了人们的胃袋和神经。

“唉,这往后啊,可得把裤腰带再勒紧一扣喽……”

类似的低语,在胡同巷尾、大院深处悄声流转,成了这个冬日最无奈的背景音。

然而,在娄家小院的书房里,却是另一番光景。

一只小小的煤炉烧得正旺,炉膛里跳跃着橘红色的火焰,壶嘴嘶嘶地吐着白汽,让室内温暖如春,甚至带着点令人慵懒的燥热。

书桌上、茶几上,到处都铺满了厚厚的手稿。

一沓沓写满字的纸张,有的边角已经卷曲,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以及各种颜色的修改标注。

黑色的原文,红色的删改,蓝色的补充,绿色的批注,宛如一场文字与思想的激烈战役后留下的详实地图。

吕辰和娄晓娥相对而坐,各自埋首于稿纸之中。

娄晓娥秀气的眉头微蹙,鼻梁上架着一副防晕平光眼镜,更添了几分专注与书卷气。

她纤细的手指紧握着一支钢笔,时而疾书,时而停顿,咬着笔帽凝神思索,偶尔抬起头,与吕辰低声交换一两句意见。

“吕辰,你看清璇在‘碧落秘境’里这段独白,是不是太过直白了?少了点仙家弟子感悟天道时应有的玄妙和留白?”

吕辰接过那页稿纸,快速浏览了一遍,指尖在某个句子上点了点:“这里,‘我心如明月,照见万川’,意境是好的,但确实有点‘满’。试试改成‘心似秋水映寒潭,偶有微澜,亦照见天光云影共徘徊’,如何?更含蓄,也更有层次感。”

娄晓娥眼睛一亮,立刻提笔修改,嘴角漾开一抹满意的微笑:“这样好多了!还是你厉害!”

吕辰笑了笑,目光重新回到自己面前那叠厚厚的英文稿上。

《风元历》的最终修订同样耗费心神,不仅要确保情节张弛有度,战斗场面描绘得极具画面感和冲击力,还要推敲那些魔法咒语、种族设定的英文表述是否准确且富有异域韵味。

偶尔,他也会为某个骑士的箴言或某个精灵的诗歌反复斟酌,追求那种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的史诗感。

两人时而沉默,各自沉浸在洛水之畔的仙侠奇缘或风元大陆的铁血烽烟里;时而又低声探讨,思维的碰撞激起灵感的细小火花,在这温暖的室内悄然闪烁。

外界的风声与叹息,都只是遥远而模糊的回响,丝毫未能侵入这片由笔墨守护的小小天地。

终于,娄晓娥放下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带着疲惫却明亮的笑容,她轻轻抚过面前那一摞最终定稿的《道缘仙踪》手稿,仿佛抚摸着一件稀世珍宝。

“完成了?”吕辰抬起头,关切地问。

“嗯!最后一处修改也定了!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像是完成了一场漫长的、却又无比美妙的跋涉。”娄晓娥的声音里充满了成就感与释然。

吕辰也将自己面前的英文稿整理好,与中文原稿并排放置:“《风元历》的终稿,也在这里了。三易其稿,总算没有辜负这个故事。”

两人相视一笑,温暖的书房里,充盈着默契与澎湃的激情。

此刻,什么定量,什么寒冬,似乎都遥远得不值一提了。他们的世界里,唯有彼此眼中闪烁的、属于创造者的光芒。

吕辰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心中想起《风元历》中那些描写大规模战争场面的章节,眉头微皱。

文字已然尽力描绘其磅礴,但他总觉得缺少了一点什么,一种能够直击灵魂、将画面感推向极致的东西。

是声音,是音乐。他脑海中瞬间闪过这个念头。

前世那些曾让他热血沸腾、头皮发麻的史诗级战歌,此刻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那些旋律,本身就自带画面,本身就是另一个世界的语言。

“晓娥,”吕辰忽然开口,打破了书房的宁静,“我总觉得,《风元历》里的几场大战,光是文字,气势还差了点意思。”

娄晓娥从《道缘仙踪》的云山雾海中抬起头,推了推眼镜,好奇地问:“嗯?你觉得还缺什么?我觉得你写得已经非常震撼了。”

“缺一段能让读者听着文字,耳边就自动响起的旋律。”吕辰笑了笑,他拿起一本空白的五线谱纸,他和娄晓娥深爱音乐,这些都是常备。

“旋律?”娄晓娥果然疑惑。

“就是背景音乐。”吕辰解释道,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我在想,如果为书里不同的战争场面,配上一段符合其意境的旋律,会不会让故事更加身临其境?”

这个想法对于这个时代的文学创作而言,无疑是极其新颖甚至超前的。

娄晓娥眨了眨眼,一时没完全理解,但她信任吕辰的创造力:“配乐?像戏曲那样有锣鼓点吗?”

“不完全是,更复杂,更交响化。”吕辰斟酌着词句。他拿起铅笔,开始在五线谱上尝试勾勒那些早已刻印在脑海中的旋律片段。

首先浮现的,是那首堪称史诗音乐典范的《Victory》。他努力回忆着那恢弘的管弦乐结构、磅礴的节奏、以及最后那段直冲云霄、象征希望与胜利的女声吟唱。

得益于这些年废寝忘食的学习,基本的记谱早已不在话下。

只见他下笔如神,那种昂扬奋进、壮怀激烈的核心精神,就在纸上铺展开来。

“你看这里,”吕辰一边画着音符,一边低声哼唱起主旋律的片段,那旋律带着金属的铿锵与历史的厚重感,“这是我想象中,人类重装骑兵在平原上发起决死冲锋时的战歌,就叫它《胜利》如何?”

“《胜利》?是以前我们参加国庆游行后说的那支曲子吗?你创作出来了?”娄晓娥激动道。

“呃,对!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怎么表现,最近终于有了完整的旋律和结构。”吕辰没想到,那么多年过去,娄晓娥还记得这些。

说完,吕辰继续哼唱起来。

尽管吕辰的哼唱远不及原曲的万一,但那独特的节奏感和磅礴的气势雏形,依然让娄晓娥微微睁大了眼睛。

她似乎能透过这简单的旋律,看到铁甲洪流席卷大地的画面,听到那刻骨铭心的“万岁”声浪。这首歌代表的,是他们的缘,她看着吕辰,幸福的泪水蕴满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