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 > 第129章 旱地新绿 硕果献礼

第129章 旱地新绿 硕果献礼(1 / 2)

时间在吕辰和娄晓娥的创作中快速流逝,转眼就到了九月下旬。

距离国庆十周年只剩下不到十天,北京城被节日的喜庆气氛所笼罩,大街小巷悬挂起崭新的红旗,到处都在紧张地筹备着庆祝活动,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昂扬而热烈的期待。

然而,在驶出北京城,前往密云的吉普车里,气氛却要凝重一些。

吕辰坐在副驾驶位上,目光投向窗外。

与城内热火朝天的景象不同,郊外的田野呈现出一种令人揪心的枯黄。

持续的干旱依旧顽固地统治着华北大地,道路两旁的玉米秆稀疏矮小,叶片卷曲,在龟裂的黄土中挣扎。

远处的河床大片裸露,只在最中心蜿蜒着一缕细弱的浊流,在秋日的阳光下反射着微弱的光。

偶尔有老人和妇女在艰难取水,浇灌着无望的土地,他们的脸上刻着疲惫,却也带着一种不言放弃的坚韧。

“这旱情,看着比春天那会儿也没好多少啊。”后座上,红星轧钢厂后勤主任李怀德叹了口气,语气沉重。

他今天穿着崭新的中山装,胸前别着一支钢笔,显然是精心打扮过,但眉宇间的忧虑却难以完全掩饰。

同车的年轻宣传科干事小刘,原本还带着外出宣称的兴奋,此刻也安静下来,看着窗外的景象,眼神里充满了同情。“老乡们太不容易了。”她小声说。

吕辰的心情同样复杂。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白杨村蔬菜基地,是在这片广袤枯黄中的一个“绿洲”奇迹。

那里凝聚着李主任的魄力、马教授团队的心血、白杨村乡亲们日夜不息的汗水,也有他自己作为联络员穿梭奔走的点滴努力。成功与否,今日就要接受检验。

“李主任,您放心,”吕辰转过头,语气肯定地说道,“深井出水后,滴灌跟上了,苗情一天一个样。

马教授团队也一直有人驻点指导,病虫害控制得很好。咱们的‘菜篮子’,稳当!”

李怀德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希望如此啊!厂里上万张嘴巴等着呢,这基地可是咱们后勤保障的重中之重,也是政治任务!今天这采收仪式,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他的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起来,“小吕啊,你不愧是咱们工厂的优秀子弟,眼光独到,有胆识,这个蔬菜基地,你是第一功!”

“主任您过奖了,我就是跑跑腿,传个话。关键是您决策果断,厂里支持有力,马教授技术过硬,乡亲们实干。”吕辰连忙回答。

吉普车颠簸着拐上前往白杨村的土路,尘土飞扬。

接近村口,车外的景象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田埂边偶尔能看到一抹倔强的绿色,那是村民们用珍贵井水浇灌的自留地。

而当那片排列整齐、闪着白光的暖棚跃入眼帘时,车内四人几乎同时精神一振!

与周围大片枯黄的天地相比,这片占地近百亩的基地,宛如一片搁浅在旱地上的绿色方舟,散发着蓬勃而珍贵的生机。

阳光照射在棚膜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带着一种与残酷旱情抗争到底的昂扬斗志。

基地入口处,已经聚集了不少人。

村长刘根生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干净中山装,黝黑的脸上带着激动和些许紧张,正带着几个村干部和农学院的学生焦急地张望着。

旁边停着几辆吉普车和小轿车,显然是市里、县里和农学院的领导已经到了。

看到轧钢厂的车停下,刘根生立刻大步迎了上来,紧紧握住了李怀德的手,用力晃了晃,嗓门洪亮却带着沙哑:“李主任!可把您盼来了!一路辛苦!”

接着他又看向吕辰,眼中笑意更浓,“小辰!你也回来了!好!好!”

“刘村长,辛苦了!各位领导都到了?”李怀德一边握手一边问。

“到了到了!杨厂长陪着市农业局的张局长、县里的王书记、还有农学院的陈副院长,都在那边棚里参观呢,马教授正给讲解着。”刘根生连忙汇报。

吕辰也跟刘根生以及那两位农学院学生打了招呼,他们虽然面带疲惫,但眼神中都闪烁着自豪的光芒。

李怀德整理了一下衣襟,对宣传干事小刘说:“小刘,跟上,多拍点照片,记录好领导们的指示和这热闹场面!”小刘赶紧点头,开始检查相机。

一行人快步走向最大的那个示范暖棚。

一掀开棚口的草帘子,一股湿热的气息混合着泥土、蔬菜清香和淡淡农药味的独特气息扑面而来,与外面干冷的风沙天仿佛是两个世界。

棚内,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一排排整齐的竹架上,翠绿的黄瓜藤蔓茁壮成长,顶花带刺的黄瓜垂挂下来,长短不一,却个个精神抖擞。旁边的西红柿苗株势旺盛,叶片肥厚,已经结出了一串串或青或红的果实,像一个个小灯笼,格外喜人。畦垄上,各种叶菜铺展开厚厚的绿色,长势极为诱人。与棚外一片荒芜的惨淡景象相比,这里简直是瑰丽的绿洲。

“好!好啊!真是太好了!”轧钢厂厂长杨卫民脸上洋溢着真切的笑容,他蹲下身,仔细看着那些蔬菜,“刘村长,马教授,你们可是立了大功了!这蔬菜长得太喜兴了!真是‘旱地里的江南’啊!”

市农业局的张局长也是频频点头,脸上难掩惊喜:“真没想到,在这样的大旱之年,还能看到如此丰收的景象!这就是科学种田的力量!这就是人定胜天的体现!”

马教授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仔细地向领导们介绍着技术细节:“……主要就是靠深井水和这套简易滴灌系统,把每一滴水都用在刀刃上……看这个出水瓦罐,埋设在作物根部,蒸发损失极小……还有这个,针对红蜘蛛的土法农药,效果很好,成本也低……通风口的设计也很关键,中午温度过高时必须加大通风,否则苗子会灼伤……”

农学院的陈副院长补充道:“我们农学院,就是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白杨村的成功实践,为我们农学院在抗旱保收、科技支农方面,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吕辰安静地跟在队伍后面,两位农学院的同学拿着笔记本,紧跟马教授,不时补充一些数据,同时不忘解释技术要点,他们的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珠,也顾不得擦。

刘根生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不停地点头,仿佛马教授夸的是他自己家的孩子。

参观完毕,众人回到基地入口处。

临时平整出来的一片空地上,已经搭起了一个简易的主席台,上面铺着红布,摆放着几个热水瓶和搪瓷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