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覇)bà,做诸侯的盟主。《孟子·公孙丑上》:“管仲以其君霸。”
关于《孟子·公孙丑上》中“管仲以其君霸”的典故,我将从故事原文、注释翻译、背景解析、现实寓意四个层面为您完整呈现:
一、原文与语境(《孟子·公孙丑上》第三章节选)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蹙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
孟子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注释
·“当路”:执政当权
·“得君”:获得君主信任
·“功烈如彼其卑”:指管仲功业在儒家看来不够崇高(未行王道)
·“以齐王,由反手”:用齐国称王天下如同翻手掌般容易
现代翻译
公孙丑问:“如果先生在齐国执政,能重现管仲、晏婴的功业吗?”
孟子说:“你真是个齐国人,只知道管仲、晏婴。曾西曾因被拿来与管仲比较而生气,认为管仲虽得齐桓公专宠执政多年,但功业境界低下。”
(公孙丑追问道:)“管仲辅佐其君主称霸诸侯,晏婴辅佐其君主显扬威名,难道他们都不值得效法吗?”
孟子回答:“以齐国条件行王道统一天下,易如反掌。”
二、典故深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