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 > 第5章 第19章 骜ào,“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

第5章 第19章 骜ào,“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2 / 2)

2.《察今》篇的核心主张——反对法古,主张变法

该篇开篇即用“循表夜涉”(顺着标记在夜里渡河,结果淹死很多人)的寓言,辛辣地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的迂腐之人。文章认为,先王的法律制度都是针对他们所处的时代制定的,如今时代变了(“时势异也”),法律也理应随之改变。死抱着古代的法令条文不放,是极其愚蠢的。

3.“名”与“实”的辩证关系

“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这句话,深刻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名”与“实”的讨论。

·“骥骜”是“名”:是名称、品牌、头衔、形式。

·“千里”是“实”:是实际功能、核心能力、最终效果。

《吕氏春秋》在此明确主张:“实”远比“名”重要。我们追求的是实质的效用,而非虚浮的名声。

核心寓意与深刻洞见

这句话的寓意远远超出了选马的范畴,它揭示了一种普世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1.目的导向,而非形式导向:做任何事情,首先要明确根本目的。只要能达到目的,工具、方法、名号都不是最重要的。这是一种极其实用和理性的思维方式。

2.破除迷信,注重实效:它反对对“名牌”、“权威”、“传统”的盲目崇拜。无论是“镆铘”剑还是“骥骜”马,如果它们不能实现“断”和“千里”的功用,其名号便毫无价值。

3.“先王之千里”——对核心目标的洞察:文章最后点明,先王们追求的“千里马”不是古代的法令条文本身,而是“成功名”(治国平天下的功业)。因此,后世君主学习的应是先王“因时变法”以达成目标的精神,而非他们制定的具体法律。

现实联系与论述

这句古老的智慧,在当今社会的各个层面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对个人成长与择业的启示:

·“千里”是能力,“骥骜”是学历\/公司光环:在选择工作和事业发展时,是追求一个光鲜的职位头衔(“骥骜”),还是专注于提升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真才实学(“千里”)?真正可靠的,是自身“日行千里”的本事,而非曾经待过的某家“名企”光环。

·职业选择的务实:成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或专业人士(“千里”),比非要进入某个被社会追捧的“热门行业”(“骥骜”)更重要。

·对企业管理与商业经营的启示:

·“千里”是用户体验,“骥骜”是营销概念:产品研发的核心应是解决用户痛点、提供卓越价值(“千里”),而非堆砌华而不实的技术名词或进行过度包装(“骥骜”)。苹果公司的成功,在于其极致的用户体验,而非单纯的技术参数。

·人才选拔的智慧:优秀的企业在招聘时,应更关注候选人的实际能力、项目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千里”),而非仅仅看重其是否毕业于名校(“骥骜”)。

·对国家治理与公共政策的启示:

·“千里”是人民福祉,“骥骜”是主义或模式:评价一种政策或制度好不好,关键看它能否解决实际问题,能否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繁荣与安定(“千里”),而不能简单地以它是否符合某种经典的“主义”或“模式”(“骥骜”)来评判。这正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古典版表述。

·技术发展的路径:在科技领域,我们追求的是技术能否赋能产业、服务民生(“千里”),而不必过分纠结于它是否源自某个特定国家或实验室(“骥骜”)。自主创新的目的,正是为了掌握“日行千里”的核心能力。

总结:“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是一种深刻的务实主义哲学。它告诫我们,在任何时代,都要拨开“名”的迷雾,直抵“实”的核心。无论是个人、组织还是国家,只有牢牢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最终目标,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行稳致远,实现真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