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 > 第3章 第14章 闇àn,“以闇钝之才,而奉明明之政”

第3章 第14章 闇àn,“以闇钝之才,而奉明明之政”(1 / 2)

闇àn,愚昧。曹操《陈损益表》:“以闇钝之才,而奉明明之政。”

我们来全面解读曹操《陈损益表》中的这句名言“以闇钝之才,而奉明明之政”。

一、故事原文与语境

这句名言并非出自一篇独立的文章,而是曹操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迎奉汉献帝定都许县后,所上奏的《陈损益表》中的核心句子。该表是曹操向皇帝阐述自己政治纲领、提出改革措施(“损益”即兴革)的正式文件。

原文节选:

“陛下即祚,复蒙试用,遂受上将之任,统领二州,内参机事,实所不堪。昔韩非闵韩之削弱,不务富国强兵,用贤任能。臣以驱驱之质,而当钟鼎之任;以闇钝之才,而奉明明之政。顾己念之,可谓怀惭而荣深,忧惧而寄重也。”

“……(中间曹操提出了十四条具体改革建议,内容已大多散佚)……昔贾谊、晁错,使异代帝王不恨无臣。臣虽顽疏,庶慕二子之迹,故敢陈闻于圣德。若臣言可采,乞宣付有司,使不失体,则臣不胜区区之诚。”

二、注释与翻译

·以:凭借,以……的身份。

·闇钝:闇(àn),通“暗”,愚昧、昏庸;钝,迟钝、笨拙。闇钝是典型的自谦之词,形容自己才识浅陋,能力低下。

·才:才能,才干。

·奉:奉行,执行。

·明明:第一个“明”是动词,意为“阐明”、“推行”;第二个“明”是形容词,意为“英明的”、“清明的”。明明之政即英明清明的政治。

·政:政令,政治。

翻译:

“(我)以自己愚钝浅薄的才能,来奉行(陛下您所倡导的)这英明清明的政令。”

三、创作背景

1.政治时机:公元196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取得关键胜利,他将颠沛流离的汉献帝迎至许都,获得了政治上的绝对主动权。此时的他,名义上是汉室的忠臣,实际上是权力的掌控者。

2.身份矛盾:曹操当时的官方身份是“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后升任“大将军”,位极人臣。但他根基未稳,需要安抚朝廷内外的各方势力,尤其是那些仍忠于汉室的旧臣。他必须表现出谦卑、忠诚的姿态,以换取合法性。